2007年5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铁路提速达到了先进水平。
2008年8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前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国条运营时速350公里、具有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12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一刻让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又翻开新的一页。
而于2008年4月全线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运行时速380公里的列车,更是再一次向宣布中国已经迈入“高速时代”。
掌握先进制造技术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指出,我国已掌握时速300公里和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自主技术体系,并且取得了开创性成就。通过大规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不到4年时间里,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业掌握了高速动车组轻量化车体、高速转向架和列车集成总装等一系列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形成了与公司同台竞技的新的机车车辆制造产业群。
张曙光指出,不论是2007年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顺利完成,还是已经建成的京津城际铁路,甚至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都是我国铁路机车制造行业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掌握了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核心技术,国内10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
再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张曙光介绍说,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国产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我国已经掌握了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
二是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核心技术已为我所有。高速动车组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牵引控制、牵引变压、牵引电机、列车网络控制和制动系统等核心技术,大功率电力机车的总成、车体、转向架、主变压器、网络控制、主变流器、驱动装置、牵引电机、制动系统等核心技术,大功率内燃机车的柴油机、主辅发电机、交流传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以及大量的配套技术,都已拿到我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手中。运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国产化率可达到70%以上。
三是实现了低成本引进。我国引进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得多,动车组比西班牙低14%、比韩国低20%、比我国台湾地区低40%,6轴大功率机车比欧洲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低44%。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高的性价比,主要是我国充分利用了中国铁路巨大的市场优势,以及在铁道部主导下国内各企业的组合优势,再加上采取了灵活的谈判策略,实现了国家利益的大化。
四是加快了我国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现代化步伐。在这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内共有十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和几百家外围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
在这些重点制造企业中,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受让阿尔斯通公司的技术,已经制造生产出了CRH5型动车组;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制造生产CRH2型动车组;青岛BSP公司受让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技术,制造生产CRH1型动车组;唐山机车车辆厂受让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制造生产CRH3型动车组;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受让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EMD公司的技术,生产和谐3型大功率电力机车。
五是再创新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铁道部联合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以项目为纽带,构建了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着手进行再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动车组方面,正在全力推进大编组动车组、卧铺动车组等自主创新工作,同时在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平台上,自主创新研制的时速300公里动车已经在京津城际铁路上投用,成为未来我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大功率机车方面,在6轴总功率7200千瓦的技术平台上,正在组织实施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车体、转向架以及整车集成技术的自主创新,机车总功率可提高到9600千瓦,成为未来牵引货物列车的主力机型。
京沪高速铁路将再续新辉煌
据介绍,已经投入运营了5个月的京津城际铁路高速列车采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D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运营速度350公里/小时,每秒近100米,比目前上运营快的高速列车车速还快30公里/小时,过了大型客机的起飞速度,这是我国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在去年6月的运行试验中甚至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试验过程中,动车组列车各系统运行正常,这意味着京津城际铁路线桥质量、动车组性能、各系统间的配合已达到高速铁路标准。
京津城际铁路使我国既有铁路的列车速度、运输能力、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些都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曙光强调说,到2010年,我国动车组将达到700组,大功率电力机车将增加到1500台以上。届时,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将大幅增加,大功率机车覆盖主要干线,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总体水平显著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可望有效缓解。
上一条:国际金融危机重挫半导体业 能否复苏下半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