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条主线。即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二是打造两个平台。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新生态。三是培育三个模式。即支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四是增强三个能力。即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五是落实七项政策。即在体制机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措施保障。
深化融合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战略突破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5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了即将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与‘互联网+’”,与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何关系?魏际刚表示,供给侧改革是很宽泛的概念,涵盖中国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中国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测改革既包括构建现代制造体系,又包括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同时也包括了从企业层面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人力资源、品牌树立以及党提出的工匠精神等各个环节。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战略突破和战略思路,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路径。”辛国斌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两者都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应该把握新科技和新革命的浪潮,从而推动智能制造。
辛国斌还在会上介绍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关于未来一段时期,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二是打造两个平台。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新生态。三是培育三个模式。即支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四是增强三个能力。即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五是落实七项政策。即在体制机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措施保障。
深化融合是全新发展理念
实际上,自从去年《中国制造2025》和《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制造业与互联网如何相互融合这一话题就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热点。
对于这一系列政策的关系,辛国斌在会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安排和部署,随后又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这两个政策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现实选择。今年还将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定位是把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模式、业态,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三个文件构成了制造强国的战略政策体系。
那么,为何要推动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魏际刚认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从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来考虑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是工业化浪潮和信息化浪潮,我们要把握好这两次浪潮,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利用新兴技术将制造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产业。
魏际刚表示,去年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从整个社会来看,互联网已经在生产、生活、流通、消费、金融等各个领域渗透。具体到制造业,互联网可以提升和改善生产工艺,升级机器设备,加强工作人素质以及即时更新信息和数据,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主要有两种路径,魏际刚举例道,“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通过互联网,利用像谷歌这种高科技研发企业,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革,实行工业互联网。另外一种是德国的模式,德国本身制造业很强,他们通过制造业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来实现其智能化。”
魏际刚认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其实就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一种全新的战略战术,或者说是理念模式。
“双创”平台建设需量体裁衣
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提出,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对于如何构建“双创”平台,辛国斌在会上表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企业建立平台的积极性问题。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在大企业汇聚了很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怎样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对大企业,我们会通过推进以大企业‘双创’平台建设为重点的试点示范行动,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发展能力有一些欠缺,但是他们创新动力比较强,要推进包括地方政府、企业来创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双创’平台,为他们迸发创新动力创造一些条件和基础。提升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对此,魏际刚认为,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下,创新已经不是一个企业行为。员工也可以是创新者,在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消费者可以是创新者,提出要求倒逼企业创新。所以把消费和研发真正结合起来,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特点构建“双创”平台,是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化融合的必要条件。
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促使工业行业发生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能在哪些环节进入制造业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呢?
对此,魏际刚认为,从价值链来看,从开始的数字化研发,到生产的工艺流程,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生产。以前信息不对称,设备、产品、服务都相互分离,给生产造成很多障碍。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连接起来,使各个生产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实时的掌握和,同时还可以对流程进行优化,以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同时,魏际刚认为,除了生产,互联网对生产流通、批发零售影响也非常大。像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电子商务,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互联网+’对我们整个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改革了生产规则。”魏际刚说道。
魏际刚表示,“互联网+”可以提率、降低成本、优化流程,以使产品生产更具灵活性,产品质量更精益求精,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因此,“互联网+”将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将发挥巨大作用。
深化融合还需夯实基础
辛国斌在会上指出,从总的发展阶段来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确实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魏际刚认为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要发展生产服务业。生产制造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不能把生产制造和服务业分割。现代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对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致使人们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产品本身远远不够,还要有相应的服务,客户更多购买的是解决方法。因此,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一定不要能割裂生产和服务,要同时推动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要先夯实基础,扎扎实实提高产品质量。不要忘记我们制造业的基础还很薄弱,基础工艺、流程、技术、软件,包括人力资源、员工素质,很多环节都还不完善。如果工艺流程本身有缺陷,容易造成成本浪费,那么再怎么引进互联网,也难以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因此,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必须以改善生产基础为主。
三是改革现有的激励机制。现在我们制造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做得不够到位,很多人才都去了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很少出现在制造业的工厂,因此要改革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和报酬机制也随着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让真正的人才进入到制造业行业中来。
对于目前在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的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辛国斌表示,在政策措施方面,新政策重点在体制机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引导和保障。他同时表示,将来还会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工作分工,再出台一些推动政策措施落实的配套文件。
上一条:欧姆龙CJ1W-OD201,PLC 欧姆龙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