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场不对称的赌局,如果国家电网执着地坚持单一发展特高压,胜负一目了然。于是,策略在2009年4月24日有了微妙的变化,那一天,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发表了一篇演讲:“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个提法次把特高压与智能电网融合到一起。
但问题是,特高压真的能够和智能电网融合在一起吗?据了解,现在电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论证是建立在500千伏为主干线的电网基础上的。“这两者之间如果想要完全整合,恐怕其中的困难不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还私下对记者说,“国家电网根本难以同时兼顾这样大的两个工程”。这是因为特高压主要专注于解决电能传输效率的问题,而互动电网则更关注配电网的问题;特高压强调的是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的集中式结构;而互动电网却强调的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减少电网的高峰负荷和接入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结构。
随着中国的智能电网将由“IT+特高压输电”双剑合璧提法走向前台,中国特高压投资也开始了新一轮扩容,预计投资由原本的4000亿增加到6000亿以上。这一数字引起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一片喝彩。通用电气能源集团能源服务业务中国区总经理许欣就说:“通用公司的智能电网技术一定会在中国大有可为!”
为此有人担忧地提醒,现在外国公司赞扬中国发展特高压技术,很有可能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国企业如果把精力主要放到特高压建设上,将会把互动电网的份额拱手让人。如果这位人士的担心成立,那么参与中国特高压计划的本土企业将在下一步被架上高阁,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特高压变局待破
如果未来特高压终会成为中国电网的支柱,它的成功之路上一定是这样发展的。经过2006年的奠基期,2007年的论证期,2008年的建设期,2009年正式进入破题期。然而,当站在这一时点朝后望去,发现特高压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2009年1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投资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运,中国的特高压之网正式铺设开来,6月1日,湖南省电力公司投资54.25亿建设的荆门—长沙特高压电网项目即将正式开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两纵两横”交流特高压电网中西纵骨干电网的组成部分,这段线路长344.6公里的网线将终把陕北、晋东南煤电基地生产的电力送到华中、华东地区。
根据国家电网下一步规划,利用特高压电网加快能源基地电力的外送工作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之中,预计今明两年特高压电网投资约830亿元,其中特高压交流投资570亿元,特高压直流投资260亿元。不久前,四川向家坝—上海奉贤的±800千伏直流示范工程已经全线开工;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直流工程也准备在年内正式上马。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预计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传输容量将接近3亿千瓦”。
然而随着特高压的建设步伐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加速,围绕着特高压的种种推测与疑问也进入了白热化。特高压建设在中国是否必须?特高压将把中国的电力改革带向何方?特高压是否将限制互动电网的发展?等等。
“商机”还是“伤机”
如果把2009年1月16日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运视为一个标志,那它就应该是自那一刻起标志着中国本土的输配电企业被地绑上了特高压这艘大船。在这次寒冷的经济严冬中,被称作“电力高速路”的千亿工程给电网设备制造商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在特高压电网建设伊始,国家电网就明确将特高压电网确定为装备制造业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的依托工程,提出了“以我为主”研制特高压设备的基本原则。中国相关政策精神也明确表明:特高压交流设备除开关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研制生产,其余设备均立足国内生产制造,并限定为内资控股企业。
可是即使有着这样明确的支持,中国本土企业想要拿下这些工程也并非轻而易举,一方面,特高压技术在范围内也没有正式投入运营过,俄罗斯和日本也不过各是一条1000千伏的交流特高压试验线路,而且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建成后均降压到500千伏运行。所以像西门子、ABB、东芝、三菱、恩翼帕瓦、扎布罗热、NGK等一批国际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都在想通过中国这一工程试验自己的设备、发展自己的技术。西门子能源业务领域首席执行官戴恩就在接受采访时就这样说:“我们为个试验站提供了1100千伏的互感器,但这只是参与中国电力建设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电网对设备的要求非常苛刻。电网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供应必须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这要求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必须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作为依托,而一直以来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如果想要真正拿下这些工程,必须要跨越式的发展。
屈指算来,特高压留给本土企业的时间却并不多。这样紧迫的时间表下,中国的输变电设备企业下大力气对特高压设备进行研制,平高电气在2006年投入3亿元建设专门用于特高压设备试验和装配的现代化厂房及配套设施。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平高电气2006年净利润仅为1.57亿元。
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也说,特变电工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是销售收入的5%,将近数亿元,其后,天威保变、西电等中国主要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相继投入到特高压建设上来。国家电网正在加快把更多主要企业网罗到特高压的旗下,并为此描绘了一副绚烂的前景。据了解,国家电网今明两年将投入830亿元资金搭建特高压电网,这一数字约占中国电网建设总投资的15%,是电网总投资中增长快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家电网太渴求通过特高压电网再次恢复到全国上下一张网的结构之下了。”某分析人士这样分析,自从国家电网垄断被打破后,利润下滑明显。
虽然中国在特高压项目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现在电力市场着力发展的却是新能源。在一个角度看来,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压缩了新能源发电市场的生存空间,由于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特性,现在新能源发电在高压电网中已经沦为“陪练兵”。如果特高压建成,新能源可能连这一资格也将丢失。
由于并网困难,有关人士已经开始进行非并网风电应用于高耗能产业的研究。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14万千瓦,理论新增发电量应在130亿千瓦时以上,但当年风电上网总电量只有148亿千瓦时。
其实应用新能源的佳模式在早有定论,那就是互动电网。中国知名学者武建东就明确提出:“互动电网应越特高压成为中国电力发展的首要目标并确定与此相关的战略投资计划。”他认为如果3~5年内,中国不能推进互动电网发展的话。一旦美欧经济复苏并实现了经济与电力结构的升级转型,中国不但将失去一次领跑经济的机会,还将再一次沦为国际分工的劳动力角色。随着奥巴马对互动电网的大力推进,这一观点也渐渐受到了更多人士的赞同。
不过互动电网却可能在赞同声中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位关注电力市场的专业人士就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电网提出的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网共同发展的战略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宣传,而且上从未有一个国家真正运营过特高压线路,更不用说整个电网。所以外国对于智能电网可行的论证基础都是基于500千伏的高压电路,而国家电网现在就宣称智能电网能和特高压电网互补,论证基础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