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聚焦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食品信息化:撑起食品安全网 重点在质量安全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09-7-17
分享到:
食品信息化:撑起食品安全网 重点在质量安全

    编者语: “信息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伟看来,信息技术为食品工业撑起了一张安全之网。

    我国食品工业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推进信息化要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食品行业信息化是大趋势,但我国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多、规模普遍较小、利润率比较低,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王伟说。

    中小企业信息化缺总体规划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卡产业副总经理别风雷告诉记者,信息化建设在大型食品企业较为普遍,他们几乎都采用了大型通用软件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而作为整个食品行业主体的中小型企业,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信息化。

    别风雷认为,行业管理软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不如其他制造业那么广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大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或是因为意识淡薄,或是因为IT门槛太高,并没有对信息化建设给予太多的关注,而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中小食品企业的规模大多只能在某一范围内徘徊。

    对此,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分析师高亮表示赞同。他指出,我国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观念还停留在电脑加网站等于信息化的层面上,这也导致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少。而一些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长期战略规划。不少中小食品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总体设计,或规划流于形式,单个项目多,综合应用系统少。开发的项目大部分是单项管理,不能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未形成面向企业决策层的综合应用系统。

    高亮强调,与行业内大型食品企业相比,中小食品企业具有内部管理环节少,决策权力集中,生产小批量、多样化,对市场反应快速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国中小食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一定要符合自身特点;在制定信息化建设长期战略规划的同时,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当然也要完善相关人力资源的配置。

    食品企业的信息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个层次是使用工具或者独立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或者物资管理系统,这一层次主要强调个人能力或企业局部能力的提升。第二层次是使用企业级系统,比较常见的有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等企业级管理系统。高亮认为,中小食品企业信息化多数还处于层次,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一些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只实现了部分领域的信息化,第二层次涉及较少。

    双汇集团首席信息官刘小兵认为,小有小的问题,大有大的难处。他告诉记者,双汇集团的业务非常庞大,涉及农业、屠宰业,还有巨大的物流系统、商业公司,因此不可能买到一个通用的软件。这时双汇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买各种软件拼凑到一起,这样做的话,IT系统越来越大,升级肯定会出现问题。还有一种选择是把软件业务一体化。但让他头疼的是,国内没有一家厂商能做出这种软件。如今,双汇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软件平台。

    无论规模大小,目前食品企业信息化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各个部门系统独立、信息分散、无法兼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管理系统集中在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从而导致信息的利用率较低或者重复输入,造成信息和时间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SGS公司食品部副总监朱海俊表示,把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内容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整合到现有信息系统中,应该是食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流程控制和RFID是机遇

    “将有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需要规范、完善和适合该行业特点的IT产品,而IT企业也应该高瞻远瞩,先一步进入这个市场,开发相关的产品。”朱海俊称,“国内IT企业还没有发现食品信息化这个市场的良好前景。”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中明确要求,在流程型的轻工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工序的节能降耗。但国内食品行业的生产自动控制水平却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控制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

    朱海俊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型食品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这些设备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模式,与国内企业的管理系统并不兼容。IT企业在为企业开发管理系统时,应当考虑二者数据的兼容和接口问题,使生产信息能够更利于企业使用。

    他希望国内IT厂商从《专项规划》中“读”出机遇,了解食品企业加工产品的特性和加工流程,整合优化现有的系统。他认为做到这一点的IT企业将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而高亮表示,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先进的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等信息化建设需求未来会大大增加。他对记者说,国务院出台的《食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了“食品安全”,可以预见,政府未来会针对食品安全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检测制度,食品企业在安全环节信息化建设的缺失,将成为发展的“死穴”。任何一个要长远发展的食品企业,必须将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食品安全信息化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信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而单纯的条码技术又过多依赖于人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链容易断裂或出现不真实信息。别风雷介绍说:“食品质量全程跟踪与追溯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众多环节,供应链中任一环节出问题,将使整个链条断开。”
    目前,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所具备的优越性是条码、磁卡、IC卡等其他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国家电子标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边红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非常重视和支持,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RFID产业的发展,包括“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类试点”工程等。

    不过,RFID应用如果要得到进一步推广,还有技术和成本两道坎。边红丽以生猪养殖为例说,如何将猪耳标中的数据转移到屠宰后的一块块猪肉中,由此产生的成本如何分摊等问题都会影响RFID技术在生猪饲养中的应用。

    别风雷则指出,就目前RFID的价格和应用的实际状况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让各方认识、认可RFID的作用,这样才能终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成本分摊方式。在他看来,解决成本问题的终办法应该是综合协调后的产物,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

上一条 上一条:纺织信息化:应用面宽 缺少行业适用产品
下一条 下一条:多媒体交互式终端产品成为数字标牌市场新活力
相关新闻  RFID   信息化   食品安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