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赛尔传媒共同主办的的“第二届数字化
变电站及IEC61850标准应用经验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调度通信中心继电保护处王永福处长,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张官元秘书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何卫副主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谭文恕教授等来自全国各电网公司、电科院、电力设计院、电力自动化设备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共计2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代表们就IEC61850在中国的适用性、数字化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设备检测以及数字化变电站标准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讨论。来自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电力公司的嘉宾分别介绍了各具特色的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
据青岛供电公司于立涛介绍,青岛午山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是山东地区首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也是奥运供电配套工程,突出了智能控制柜和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在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实现了IEC61850通信。自2008年5月31日投运至今,该变电站发生220 千伏区外故障3次,220 千伏线路区内故障1次,35千伏线路故障8次。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浙江省电力公司朱炳铨介绍的绍兴外陈220 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则集成了5个国内和3个国外保护自动化主流厂家的设备的多家供应商,共63台IED,并突出讲解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工程难点,包括模型的统一、故障报告格式的统一、保护压板的实现、网络结构和交换机的配置、报文的监视等。
据了解,数字化变电站在中国建设的步伐于,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多个以科技项目出现的试点站。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何卫副主任表示,通过前期的互操作试验和各地的试点示范工程,大家基本统一了对数字化变电站和IEC61850的理解和认识,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和运行经验,基本解决了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技术瓶颈,今后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应从试点走向推进。
然而,上述两家变电站工作人员同时指出,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广泛采用智能设备,对现有运行、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没有了以往的互感器变比及二次值的概念;变电站大量采用光纤,光缆的敷设、走向及测试;电子式互感器的远端模块安装在一次设备上,保护装置就地安装在GIS室,使一次和二次之间的界面模糊等问题,都是今后数字化变电站投运所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研究适用于数字化变电站不同模式下的管理、运行、检修方法,势在必行。”于立涛表示。
实际上,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特别是在推广整体解决方案时,可能会在跟业主达成一致方面遇到困难。”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胡道徐的发言引起了设备供应商的共鸣,“试点站强调科技创新,再加上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许多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方案都各不相同,导致工程可性差,联调周期长,人力成本极高。”
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主管孙丹认为,对于通信协议的统一解释,IEC61850标准文本仅仅定义了90%,而10%是选择项,因此各厂家的实施程度会存在差异。
与会的设备供应商代表均表示,希望今后能与有标委会及电网企业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渠道,在制定和修改标准时可以听取他们的建议。
会议期间,相关专家还提出是否可以继续开展面向过程层的互操作试验,进一步加强过程层设备的互操作性的建议,并指出,数字化变电站关键设备的检测能力建设(包括电子式互感器的计量检定、基于数字输入的保护装置的测试、二次系统应加强自身的在线诊断等)、电子部件的寿命问题、一二次设备融合中的接口问题、环境因素对智能设备的影响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各方嘉宾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王永福表示,结合目前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现状和趋势,今后工作重点,将会适当减少试点工程的建设,把精力放在目前已投运变电站的总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