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跨国联姻:在智能时代崭露头角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新时间:2009-9-9
分享到:
跨国联姻:在智能时代崭露头角

    编者语:世纪90年代,伴随着智能建筑行业的兴起,施耐德、罗格朗等知名企业为了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与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展开一系列合作,拉开了跨国联姻的序幕。与此同时,同方、卓灵等国内知名企业,在实力增强之后,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参与到这轮并购热潮之中。

    初夏的深圳,平静如常,然而智能建筑行业的一起跨国并购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使这里一下子变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5月15日,卓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灵)并购德国汉森跨国公司(以下简称汉森)EIB核心技术签字仪式在深圳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的相关领导和南非、卢旺达、斐济、埃及等国家的驻华领事官员共300余人汇聚一堂,见证了这场盛大的跨国联姻。外界对这次并购事件评价很高,称其是中国智能建筑品牌迈向的重要一步。

  其实,智能建筑行业的并购事件并非近几年才出现。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智能建筑行业的兴起,施耐德、罗格朗等知名企业为了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与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展开一系列合作,拉开了跨国联姻的序幕。与此同时,同方、卓灵等国内知名企业,在实力增强之后,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参与到这轮并购热潮之中。

    国外企业:并购成为发展新引擎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将企业的发展方式概括为两种: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智能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大都是第二种发展方式的诠释者。

  成立于1836年的法国施耐德公司,在1996年收购AEG公司之后,更名为施耐德电气,这是该企业发展史上颇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收购行为。步入新世纪之后,施耐德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将触角伸向智能楼宇领域,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的收购序幕。2003年,他们将业内口碑甚佳的TAC公司收至麾下;2004年完成了对安得沃公司的收购;2005年,施耐德再度发力,一举收购了英维思楼宇系统欧洲、中东地区的业务;2006年又将英维思美洲、亚太地区的业务收为己有。此时,施耐德已经在楼宇自控方面拥有的技术和完整的销售渠道,业务的销售额达到了1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这种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在智能楼宇行业中十分少见,其一系列的收购行为也被世人津津乐道。

  除了施耐德之外,还有不少的知名企业也将目光瞄准国内企业,在中国上演了一出出跨国联姻大戏。2005年末,法国著名的电气企业——罗格朗,与TCL签署资产转让协议,分别以14.57亿元和2.34亿元受让国际电工股权、智能楼宇股权。当时,TCL的电工业务如日中天,出售股权一事在业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金融界的分析人士认为,TCL的电气产品定位,在业界销售量也是数一数二,罗格朗是国际电气企业,在全球占有18%的市场份额。双方联手之后,可以实现资源互享,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随后,TCL—罗格朗将在欧洲市场享有高声望的Living和Light系列产品引入中国,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迅速占领电工市场,一举成为该领域的“巨无霸”。

    民族企业:频向海外“抛绣球”

  正当海外大军加快发展脚步,掀起一轮轮收购浪潮之时,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也开始放眼全球,在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

  2008年4月,同方所属的新加坡科诺威德国际公司与加拿大亿控楼宇科技公司签订协议,前者将收购后者70%%的股权。双方宣布,科诺威德将对亿控楼宇科技注入资金,支持其业务拓展计划及双方互补业务的相关运作。合并后,科诺威德可使用亿控楼宇科技拥有的多种先进智能楼宇产品,比如中央空调系统,而亿控楼宇科技的产品也可由科诺威德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加工,打入亚洲市场。业内人士对两个公司的强强联手行为寄予很高的期望,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们的业务也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2009年5月,卓灵并购汉森公司的EIB核心技术。汉森公司与莫顿、西门子、ABB、永诺等一线品牌齐名,在电气行业享有较高的美誉度。EIB是目前电器安装行业的控制技术,用于大型公共设施的建筑施工、各类场馆、机场建设等领域。该技术多年来被国外几大知名企业垄断。卓灵收购汉森之后,其设备生产、技术转让、产品代码及13个子项目的整套生产操作系统将全部归中国企业所有,卓灵可成为拥有这项技术全部知识产权的中国龙头企业。此外,新收购的EIB技术产权将带动中国产业链的增值升级,打破西方企业对此项技术的垄断局面。这是我国企业不断壮大的一种表现。

    业内专家:机遇与危机并存

  并购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可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当这些优势逐渐被人们熟知,国内的不少智能化企业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向国内外企业抛出“绣球”。

  业内资深人士梁宗萍认为,楼宇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该领域出现的技术和产品,从立项研究到推向市场,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复杂的技术甚至需要耗费科研人员十多年的时间。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并不是每一项新技术都能获得市场认可,有时企业付出高昂成本并不一定换来预期的市场效益,企业研发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业不会在研发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倾向于收购拥有自主技术、市场竞争力的公司,然后利用自己的品牌、渠道优势,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而且还充实了企业的生产线,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经营策略。人们看到施耐德将这种策略优势发挥到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购将成为智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然而,频频出现的收购行为,也让行业内的部分专家感到担忧。有些专家认为,在并购案例中获得成功的国外企业,实力雄厚,有着丰富的并购经验,能够对并购之后的企业进行很好的管理。而现在参与并购的国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士没有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兼并实力较弱的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线,更有甚者将生产战线拉至国外。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市场中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市面上的产品多得卖不出去,到头来还是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专家建议智能企业在参与并购时,应当多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入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成功企业家常胜不衰的法宝。

  

上一条 上一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力装机国
下一条 下一条:三大策略发展我国传感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