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7日,由中国质谱学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出席会议人数达300人。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研究员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志强研究员担任此次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李重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胡蓓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乔善义教授担任副主席。李重九教授主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并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再帕尔·阿不力孜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复旦大学丁传凡教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刘淑莹研究员、北京大学袁谷教授、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等做报告。来自赛默飞世尔、安捷伦、AB Sciex、沃特世、岛津、珀金埃尔默、瓦里安等各质谱公司以及徳祥科技的专家分别介绍了与质谱相关的新技术和产品。大会还专门为活跃在质谱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和研究生举办了“青年论坛”,为刚刚进入质谱领域的分析人员举办了相关技术讲座。
会议内容主要集中在质谱技术的基础研究,质谱技术在天然产物、医学、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环境、质量控制等应用领域的新技术进展和应用经验,以及离子阱、飞行时间、四极杆质量分析器、低温离子化等方面的新技术进展。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激光诱导生物脱附法电离、生物颗粒质谱分析、平面电极阵列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常压解吸附离子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尤为引人注目。大会还专门为活跃在质谱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和研究生举办了“青年论坛”,以及为刚刚进入质谱领域的分析人员举办了相关技术讲座。
此次参会人数过了预期,并且会上讨论非常热烈,从侧面反映了质谱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例如:有些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数小时到几天)发病,串联质谱技术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一次实验检测多种疾病有效的手段;集高毒性、长期残留、生物积累为一体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也正在切实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信息不对称导致与发达国家谈判过程中我国一直处于劣势,质谱技术在研究POPs的产生、变化、迁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没有质谱仪,蛋白质组学、药物代谢、现代中药、食品安全等工作都无法有效地展开。
同时质谱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越来越低的含量需要更高的灵敏度,越来越复杂的研究对象要求质谱有更高的扫描速度,“质量”越来越大的研究对象要求质谱有更好的传输和探测效率,微生物、病毒等样品要求更“软”且的电离方式等。另外,不菲的价格、对于操作人员的高要求等也一定程度不利于其进一步的普及。
可喜的是从大会中了解到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正在深入这个领域,并且在质谱应用和质谱仪器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次大会在促进各研究单位和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高我国整体质谱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中质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此次深入、大范围的交流在提高我国质谱仪器研制水平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上一条:工业自动化领域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