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聚焦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智能电网时代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电气时代 更新时间:2012-4-16
分享到:
智能电网时代

  导读: “两会”期间,一纸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爆了各方对智能电网欧姆龙热情。智能电网欧姆龙PLC建设已得到了政府高层欧姆龙PLC认可。然而面对这个炙手可热的“概念股”,抛开政策、资本、地方政府的巨大热情,我们又究竟离智能电网时代还有多远?

    “两会”期间,一纸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爆了各方对智能电网的热情。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这是“发展智能电网”继2010年及2011年,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智能电网的建设已得到了政府高层的认可。政策似乎透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不可逆转。只是面对这个炙手可热的“概念股”,抛开政策、资本、地方政府的巨大热情,我们又究竟离智能电网时代还有多远?

  智能电网持续升级

  自“智能电网”概念在我国被明确提及之时,国家电网公司似乎就一直充当着东道主的责任,大力推进中国式智能电网建设。

  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仅智能电网研发投入就高达64.5亿元。2012年,该公司的投资重点仍然放在以特高压为重点的工程项目、以改造为主的配网建设和以智能变电和配电自动化为重点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上。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在智能电网投资将过3000亿元。其中,集中针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攻关,预计全年研发经费将达80亿元。相对于2015年建成5000座智能变电站宏伟目标,去年近100座的试点项目不过是凤毛麟角。

  尽管国家电网公司一再强调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但在特高压工程仍尚存质疑的现实下,“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密切绑定“特高压”的做法仍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此前表示,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集中力量推进特高压前期工作,确保4项特高压交流工程和3项特高压直流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四交三直”即锡盟—南京、淮南—上海、蒙西—长沙、雅安—皖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哈密西—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还要力争浙北—福州1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和准东—四川、锡盟—泰州2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年内获得核准。

  与电网公司一样,对智能电网怀抱巨大热情的还有地方政府。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21类共228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建设,在发电、输变电、用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原有设备的改造、升级和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2月2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上海正全力迈向全球“智造”中心。“十二五”期末,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番,智能电网建设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此之前,上海已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10多项试点工程建设,如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用电系统采集系统、智能用电楼宇试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等。预计上海电网“十二五”期间智能化投资约126.1亿元。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区城市也相继描绘出智能电网建设蓝图,目标之宏伟直指“千亿级”。

  地方政府致力于转型升级,抢占智能电网建设先机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尽管我国已将智能电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但却始终缺乏国家层面的规划支撑,关于智能电网建设长效的战略决策研究机制远未形成。现阶段地方政府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智能电网建设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专家强调,仅从目的和功能看,单纯的传统输电网络难完成智能电网的使命。须将发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等纳入,实现发、输、变、配、用、调各环节的统筹管理,才能实现电能、低碳的生产、输送、调度、分配及使用,而这对于电网的考验无疑将是巨大的,切不可盲目乐观。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刘俊勇认为,目前国内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是输电网安全运行风险严峻、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亟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日趋显著、电网抗攻击能力需要增强,以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压力加大,在这种现状下我国距离成熟的智能电网时代尚需时日。

  问题重重

  通俗来说,所谓的智能电网即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优化。

  一直以来,智能电网的特点可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 自愈、互动、优化、兼容、集成。其关键技术包括发电技术、输配电技术和售用电技术。发电技术部分,目前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如太阳能、风电、地热、潮汐和生物质,还有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技术。除传统的供电服务业务外,智能电网也为电气企业拓展业务领域,为以服务创新带动业务转型提供了可能。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游一民认为,目前中国对于智能电网的诉求多而杂,但数字化、信息化一定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

  具体而言,我国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是由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负荷快速增长,此外,电源结构以煤为主,调节能力不足,而且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减小碳排放,保护环境,接纳风电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满足快速增长的负荷需求,加快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加大电网,特别是配电网的投入。建设西电东送通道,加强电网跨区互联,解决调峰能力不足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现在看来,电网仍是保守的行业,所以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定很大。”

  而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显然已前于其他环节。

  所谓的智能变电站即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系统层组成,与传统变电站大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全国建立50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2016~2020年,还将建设77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

  据游一民介绍,目前智能变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变电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其二是智能一次设备,其三是应用。“应用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真正的关键的比较难的核心部分还是智能一次设备。主要还是现在一些装置的可靠性存在问题,比如现在一些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问题还比较多。”

  有媒体报道称,去年12月初,黑龙江七台河市北兴农场刚建成的北兴220kV变电站在调试过程中,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缘被电击穿,发生。

  北兴220kV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变电站批42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首座高纬度高寒地区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该项目总投资7319万元。而北兴220kV智能变电站的电子式互感器事件,并非个别现象。

  据了解,自去年秋季以来,首批建成的示范智能变电站项目中核心元器件之一的电子式互感器接二连三被击穿,发生事件。湖南、云南、福建等地的智能电网变电站均发生过互感器事件,涉及到的电子式互感器生产厂家有南瑞、西安华为、新宁光电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国家电网公司内部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

  “此类产品可靠性出现问题主要源于抗环境能力。实现可靠性抗环境能力的重点主要是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因为原来的控制单元主要是控制,现在下放到产品后,一次侧的环境要比原来恶劣的多,对产品要求很高。”游一民指出。

  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公司曾对所有建成投运的智能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暴露出的问题做过统计,故障率高达5%。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曾在2012年1月13日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电子式互感器运行管理的通知》,该文件称:“近年来,随着公司智能电网的发展,已有近2000台各种类型的电子互感器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表明,由于部分厂家设计能力不强,工艺控制不严,试验检测装备不完善,在运电子式互感器的故障率远高于传统互感器,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该文件要求下属的各运行分公司,“当继电保护装置不进行整体或大部分改造时,不宜将互感器更换为电子式互感器;基于现阶段电子式互感器的成熟度和性价比,暂不宜对35kV及以下互感器进行数字化改造。”业内人士对此解读,国家电网公司的态度是目前电子式互感器技术上尚不成熟,出于安全考虑,有些不需要更换新型电子式互感器的则尽量不换,传统互感器性能稳定、可靠性强,在某些项目上将会优先选择。

  除了涉及在线监测、互感器等产品的可靠性之外,智能电网所必然导致的一次、二次设备的融合也为电气设备的研发、制造、检测提出了巨大考验。

  “一次设备升级为智能电力设备,二次设备升级为智能控制单元,二者的融合是革命性的变化,但这也使一次和二次设备质检没有明显的界限。”游一民告诉记者。

上一条 上一条:软件产业化进程将提速
下一条 下一条:今年重庆国际汽车制造装备8月开展
相关新闻  智能电网   智能化   电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