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不会辞工、没有情绪,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达到生产稳定性的要求。”该企业产品研发与IE部经理陈舞琴表示,目前共引进7台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原来10个员工的工作量。机器人不会累,只要有电任何时候都能运作,所以在一些重复性高、可性强、但又需要标准化的工序环节上非常实用。“有了机器人以后,就不用担心生产受人手因素影响。”
机器人进工厂,替代工人作业。近日,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工业园大批机器人进驻工厂的消息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该园区约7家企业开始试水应用工业机器人,共引进了40多台。多名企业负责人表示,机器代替人工将不单单只是缓解招工难,对提高企业效率和实现标准化生产更具有意义。
新气象:
机器人替代工人作业
18日,在三水工业园澳美高新的厂房中,记者看到,多台新工业机器人已经“上岗”,车间内只有两三个工人围着生产线。车间内,一台两米多高的机器人捡起一条铝板,精准地送进打孔机内,用时不过两三分钟。而过去,这样的工作,需要工人们花上数倍时间。
“机器人不会辞工、没有情绪,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达到生产稳定性的要求。”该企业产品研发与IE部经理陈舞琴表示,目前共引进7台工业机器人,相当于原来10个员工的工作量。机器人不会累,只要有电任何时候都能运作,所以在一些重复性高、可性强、但又需要标准化的工序环节上非常实用。“有了机器人以后,就不用担心生产受人手因素影响。”
据介绍,该厂80、90后的新一代产业工人已逐渐难以适应铝型材行业高强度的劳作、枯燥单调的工序等传统的工厂劳动模式。尽管澳美的工资待遇在行业上已达中上水平,但每逢春节、夏季工人还是会大量流失。记者了解到,春节后,三水曾一度缺工1.3万~1.5万,不少企业遭遇招工难。
机器人替代工人作业,在佛山富惟汽配有限公司产生效益更为凸显。富惟汽配的董事长张守治算了笔账,以前冲压环节大概需要40个工人,机器人加入生产后节省了一半的人力,但产量却增加了一倍,“尽管前期总投入要过千万,但随着单位时间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估计3~5年内就能完全回本”。
趋势: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用自动化劳作去代替人工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趋势。有业内人士预测,目前像澳美、富惟等三水企业应用的机器人多从国外进口,投入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这意味着企业要尽快实现投资回报,除了要加大生产外,还需进一步压缩人力成本,没有实力的企业很难去实现,而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扩大或生产线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某些行业中的一些重要工序也将面临大规模的“人机换血”,一部分生产线上的工人也或将面临失业的尴尬,但这是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另一方面,“投入机器人并非单纯为了削减人力。”澳美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产流程未实现全自动化,机器人仍需人工配合。目前机器人的应用或许并未对工人造成太大冲击,但对员工素质及其技术能力的要求必然提高,这也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我们希望员工真的能从枯燥、单调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价值、更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管委会:终剑指机器人整机制造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已约有7家企业试水机器人应用,共引进40多台机器人,不少企业已尝到机器人带来的缓解招工难、生产效率提升和产能标准化等甜头。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何顺荣介绍,园区将率先在现有企业推动机器人应用和设备自动化改造。同时,引入自动化应用的系统集成供应商,为机器人应用、制造提供配套服务,夯实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
据悉,园区计划以机器人应用和配套项目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的开端,终剑指机器人整机制造项目。目前像ABB、库卡等国外机器人制造巨头已作为园区在重点招商对象,同时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普拉迪数控、阳程科技等机械装备企业向更的智能制造领域发展。
上一条:装备制造:中国装备制造业集中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