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从智慧交通、智慧办公,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甚至智慧农业,在智慧城市中,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工作与生活的脱节,是新型城镇化中聚拢人气的大阻碍,但这
智慧城市的愈行愈近,正在令被赋予了信息化内涵的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智慧城市将迎来落地元年,在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融合碰撞中,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也迎来了弯道车的新机遇。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从智慧交通、智慧办公,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甚至智慧农业,在智慧城市中,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工作与生活的脱节,是新型城镇化中聚拢人气的大阻碍,但这正是智慧城市的大优势。”廖永安认为,通过软件对硬件的定义,借助无线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将传统的硬件设备整合串联,智慧城市近乎的解决了物理上很难解决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问题,颠覆了传统的居住观念。
廖永安说:“以智慧办公为例,通过OA软件,包括领导电子盖章与签字的传输等办公环节均可远程完成,而通过点对点提醒,即使不在同一个空间办公,依然可以获得信息的及时响应反馈以提率;而如果自己是私营业主,通过一整套远程设备,同样可以进行店面信息的实时采集。同样的情形还适用于农业,通过对种植场与养殖场远程系统、温度、湿度、病菌感应器、以及通讯接口,同样可以在新型城镇中完成相关工作。”
包括医疗教育等城市特色资源,亦并非完全不可替代。有评论指出,2012年是互联网对零售的冲击,2013年是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2014年则是互联网对教育与医疗的冲击。事实上,智慧城市的串联同样为这两根“硬骨头”带来了转机。
从智慧交通、智慧办公,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甚至智慧农业,毫无疑问的是,在智慧城市中,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核心系统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后台大数据的积累、挖掘、可视化分析,有效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并催生新的业态,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的低成本服务。在住建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公忠看来,“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正式提出的一项任务,而“智慧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
成都市高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所所长王昕亦向记者表示,“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加强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有利于提高信息实时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社会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就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并且,指明了网络信息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等六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
“落地年”孕育新蓝海
虽然目前在川尚未有成熟的范本,智慧城市依旧势不可挡。未来5年间,智慧城市的市场覆盖额度保守可达到1/3,同时有望 达 到 60%-70%。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智慧社区高峰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建平指出,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而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智慧社区试点已达到96家,项目总投入146亿元,社区信息化平台、安防、智慧养老等子项目位居三甲。
显而易见的是,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转型与升级,“人的城镇化”也为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的建设提出直接的要求。据统计,在强势的经济带动效益下,目前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增至193个。“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智慧城市的背后,是数万亿级别的市场蛋糕。
虽然就行业本身而言,去年下半年才“入场”的安凯同创可谓“新兵”,但接踵而至的利好亦令其赶上了“好的时光”,而这仅仅是借智慧城市东风崛起的企业的一个缩影。
“通过物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整合,智慧城市带来的,是效益的倍增。”廖永安表示,另一方面,由于本质上是“软件定义硬件”,因此相关改造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据了解,以一家1000台电脑的企业为例,30万左右即可完成基本改造,改造后一年节约的电费即可覆盖该笔费用。
作为科技部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成都也制定了《成都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方案》推动成都市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支撑城市“五大兴市战略 ”和“四化同步”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互联开放,信息系统与管理运营安全可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城市民生、产业、政务服务运行”为主题,建设提升城市智慧感知、传输与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信息设施需求。
王昕指出,通过试点示范,也为成都市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积累经验,带动成都市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城市竞争制高点带来了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大的难点仍然是必须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现在各个单位的私有云其实是小数据,在推广中我们也注意到,数据共享实现是比较困难的,有些单位担心信息的不安全,更希望是独立的,因此也形成了条块的分割。”廖永安坦言道。
不过,整体而言,虽然目前在川尚未有成熟的范本,智慧城市依旧势不可挡。廖永安预计,“未来5年间,智慧城市的市场覆盖额度保守可达到1/3,同时有望达到60%-70%。”
上一条:中国制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