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宠物一样,将来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比如有做家政服务的,有帮你学习的,有陪你娱乐的……随需而配。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遥远,3到5年机器人就会普及。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万台。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开发机器人、感知系统、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过3万亿元。
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
“就像宠物一样,将来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比如有做家政服务的,有帮你学习的,有陪你娱乐的……随需而配。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遥远,3到5年机器人就会普及。”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专家这样生动地描述智能“宠物”家庭服务机器人。
作为集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自动控制等高技术于一身的产业,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机器人产业自21世纪逐步兴起,目前已经形成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机器人概念的高技术板块。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搬运、装配、码垛、研磨抛光,这些曾让工人们“灰头土脸”甚至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的活计,都可以交给工业机器人去完成。这些机器人很给力,24小时连轴转不会累,很多工作甚至只用一支机械臂就可以轻松搞定。机器人将人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机器换人”还带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趋势。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曾宣布,将在3年内在其配装生产线部署100多万名“机器工人”。奇瑞汽车公司2012年宣布,将奇瑞自己研发的200台机器人陆续投入应用,并将在3年内打造初具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记者从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也了解到,浙江省正在进行“机器换人”计划,未来5年,每年将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过日本,达到3.2万台,占到总量的20%,将成为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寻找差距加快技术创新
作为增长快和潜力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无疑吸引了全球目光。近年来,许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巨头,都把中国市场看做决胜未来的战场。尤其是以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纷纷加速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投资建厂,并已占据着国内机器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机器人产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出路只有一条:寻找差距,加快技术创新。
国内一家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产机器人目前面临的大问题还是核心部件无法自产,所以在整机的成本上很难与外企竞争。此外,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与国外先进品牌相比,国产机器人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距。
说起技术上的挑战,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浙江有家给瑞士手表做代工的企业,每年要装配70万套轴承。轴承里有5颗0.2—0.5毫米的滚珠,工人需要每天戴着放大镜,用镊子一颗颗夹住放到托盘,还要用眼睛检测珠子有没有外伤。为提率,这家企业希望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但和多家国内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沟通,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指出,工业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我国还没有掌握,和国际同行还有较大差距。
专家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技术,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点、搬运、码垛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但在基础零部件制造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影响了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在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也表示,科技部将致力于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企业需求相结合,致力于推动产、学、研合作,以改变以往科研开发和企业需求差距大的问题。
政策扶持多方合力求突破
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快步发展,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关注程度和扶持力度。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将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求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
科技部印发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攻克一批智能化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到2015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发布的“机器人行业白皮书”也指出,国内机器人在领域尚缺少竞争力,产业机会在于制造业低端产能自动化趋势,近期需要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3个方面取得突破。
去年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这些利好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强劲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国机器人产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上一条:物联网:物联中国大讲堂:“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下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