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工业机器人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对简单、重复的人力劳作过程的有效替代。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就成为对冲人口红利削弱的有效方式。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上至决策部门,下至各大机器人厂商,都在抢滩这一战略高地。工信部在年初就出 台了《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机器人代表了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对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应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根据咨询机构IHS的统计,排名靠前
中国已成为全球大的工业机器人购买国—据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过日本和美国,需求量位居全球,且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分析人士感叹,“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工业机器人有如此巨大的需求。”
转型压力下的需求井喷
需求井喷背后,是中国企业在人力成本持续上涨重压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迫切形势。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减慢,并于2010年达到峰值,此后开始对减少。人口红利的消退,直接的表现为普通劳动者的短缺和工资的持续上涨,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传统比较优势趋于丧失。
而工业机器人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对简单、重复的人力劳作过程的有效替代。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就成为对冲人口红利削弱的有效方式。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上至决策部门,下至各大机器人厂商,都在抢滩这一战略高地。工信部在年初就出 台了《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机器人代表了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对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应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根据咨询机构IHS的统计,排名靠前的国际机器人本体厂商,都已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并且大部分都已经在国内拥有工厂或计划开设工厂,而行业巨头ABB则干脆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都放在了上海。
但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机器人需求量已经达到了,但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非常低。在制造业,每1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这项统计数据上,中国仅有23台,不到日本332台的十分之一,与平均水平55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运用了机器人的行业也较为狭窄,国际巨头们的产品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等少数几个行业,而在电子制造等许多运用了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各机器人厂家却缺乏针对性的产品。
更广领域的创新应用
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填补这些空白。以工控机闻名的研华科技,就在2013年末并购了控制器专业厂商宝元数控,切入机器人产业。据其中国区总经理罗焕城的介绍,接下来研华将与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合作,着力研发适合于电子装配、半导体、食品饮料、制药及金属加工等一系列广泛领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而已经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和电机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华中数控,则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其总裁李晓涛表示,公司进入机器人领域是“顺理成章,正当其时”。
虽然越来越多的本土厂商进入机器人市场,但除了汽车灯少数几个成熟行业,大量有潜力引入机器人的行业,由于没有现成、合理的机器人应用方案,企业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机器人化”的改造。因此,当下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涌现出许多为企业成功应用机器人而服务的系统集成商。他们根据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围绕机器人做周边设备的配套,甚至优化设计整条流水线,实现自动化。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商的进入门槛较低,他们的主要竞争力在于对所服务行业的透彻理解。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成功引入了机器人进行流水线自动化改造的企业,自己摇身一变成了系统集成商,服务行业内的其他客户。
比如,在无线外设产品领域执牛耳的深圳雷柏科技,2009年引入ABB的轻量级机器人后,逐步在鼠标接收器、鼠标后盖和按键板装配等各个生产装配环节实现机器人操作,使机器人贯穿于整套生产体系,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这一成功案例,在电子制造领域可谓开了先河。
在雷柏位于深圳坪山的工业园,整洁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橘黄色的机器人分布在生产线的各个角落,与工人协同生产。在一个贴标签的工序,两台机器人快速抓取、转向、贴合,分工合作,效率极高。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这个工序需要十几个人围坐桌前,一天到晚重复同样的动作,才能达到机器人的效率,现在经过改造后则无需任何人工参与。
“我们会根据各个生产环节引入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难易程度、投入产出比率,制定整条生产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时间表,一步一步去实现。”雷柏负责生产管理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机器人事业部的总经理邓邱伟说道。
据他的介绍,目前雷柏不仅自身持续地对生产线进行机器人自动化的改造,而且还进行“技术输出”,帮助其他有意引入机器人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这一业务的发展趋势很好。但这是一个累活,不仅需要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调研、做方案的过程。在实施阶段还需要企业老板的耐心和坚持,因为刚引入机器人,肯定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如果缺乏这种坚持,项目很容易失败。”
机器人大时代
在生产线上“机器代人”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面向未来,“机器人”的概念远不是生产线上的机械手那么简单,机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机器人起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二是产品的智能化。”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毕亚雷教授指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就是指生产线的机械手等等,当然即便是机械手,也还是可以通过机器视觉等新技术,让它更加‘智能化’。而产品的智能化就更加广泛了,任何有感知、判断、行动能力的设备都有机器人的雏形。”
这一更广泛的定义让我们不禁憧憬机器人大时代的未来。包括从越来越智能的手机、手环、智能汽车,到服务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都在向我们昭示着,“机器人”的未来不会局限于工业生产。如一款名为阿尔法机器人的娱乐机器人,已可自由跳舞、唱歌,甚至踢足球,成为中国个实现商业化的娱乐机器人。
看来,机器人在工业应用、服务应用等领域百花齐放的态势将要到来,可以想见,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都将被机器人深刻地改变。
上一条:欧姆龙C200H-MR431,MD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