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概念自德国政府去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无疑已成为中国制造业2014的年度词汇。近日,A股市场的工业4.0概念股更连番掀起涨停潮。
今年10月,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双方明确将在工业4
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内景。SEWC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作过程的高度数字化。
“工业4.0”概念自德国政府去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无疑已成为中国制造业2014的年度词汇。近日,A股市场的工业4.0概念股更连番掀起涨停潮。
今年10月,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双方明确将在工业4.0方面加强合作,两国还将把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剑指工业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被认为“师从德国”。
事实上,工业4.0的真正含义在国际上尚未有严格界定,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呼吁和强调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带着德国的气息而来
工业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看来,全球经济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2.0是电气化时代,3.0是信息化时代,4.0则是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工业4.0意味着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整个价值创造链的组织和控制迈上新台阶,意味着从创意、订单,到研发、生产、产品交付和服务,再到废物循环利用,在各阶段都能更好地满足日益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今年3月,美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专家组成员、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曾受中国工程院之邀,专门就智能机器和工业4.0作报告。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业3.0时代的智能化就是控制系统、控制器加上计算机。而工业4.0是具有自省功能的智能化,是能根据生产环境和设备状况随之作出调整的预测制造系统。”
李杰认为,工业4.0的概念有3个支撑点:其一,是制造本身的价值化,不仅要做好一个产品,更要把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做到浪费少、制造过程与设计者配合;其二,在制造过程中,根据加工产品的差异、加工状况的改变能自动作出调整,达到具有所谓“自省”,也就是整个系统,包括设备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能根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其三,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达到零故障、零忧虑、零意外、零污染,使制造过程达到小忧虑化,“这就是制造业的高境界”。
制造业竞争升温
从年初的逐步升温,到年末制造企业言必及“工业4.0”,这一概念在中国俨然成为“当红炸子鸡”。
然而真实情况是,德国工业界对之响应者并不多。原因之一在于,CPS融合的主要思想,美国早在若干年前就提出来了,二者内容实质大体类似,其核心均为制造业基于数据分析的转型。大约1年前的这个时候,美国白宫召开了次CPS成员会议,但此前早已开展以CPS为概念的先进制造。事实上,德国也曾邀请李杰前往分享其积累多时的成功案例。
国际金融危机让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争相提出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指出,德国虽然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依托其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保持了“一枝独秀”,但由于出口相对萎缩,经济发展也渐现疲态。其工业4.0战略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提出的。
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工业4.0部部长东斯特明确表示,在制造工程领域,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德国不是唯一已经认识到要在制造行业引入物联网和服务的国家。“不仅仅亚洲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威胁,美国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各种计划来应对去工业化,促成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对此,有分析认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比其他国家更适合进行新工业革命。因为其制造业占整个GDP达到20%的目标,已经表明欧洲未来会依靠制造业。在未来,能够快速转换到工业4.0是一个经济体能够过全球竞争者的主要竞争优势。
贫富不均的中国道路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在联合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坊间喻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这一顶层规划提出了我国到2025年步入制造强国行业,到2035年时赶德国、日本的目标,同样是借助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首席技术官鲁思沃认为:“工业4.0的真正到来可能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他将这一“渐进过程”称为“工业3.X”,在我国同样适用。
尽管对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仍然存在争议,但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出的,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从地区分布看,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工业2.5时代,甚至少数省市已经接近工业3.0时代,然而为数尚多的中西部地区甚至还没有达到工业2.0的发展水平。
但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4.0的前端发展并不落后,尤其在航空、航天、钢铁、石化、机床、汽车、集成电路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今年11月在工博会惊艳亮相的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由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实现了突破。采用这条流水线生产制造的个性版路虎极光汽车,年底将在江苏常熟下线。
那么如何能够在业界普通实现工业4.0?有分析机构提示,如果由政府或欧盟决定在该领域做什么、使用何种技术、花多少钱等,这将不可能促成4.0产业政策的真正实现。
同时,与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现有矛盾愈发凸显:一是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关键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三是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突出;四是中国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稀缺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统筹装备制造经济管理的管理人才。
左世全则表达了另一层考虑。他在近期受邀参加各大跨国公司主办的各种研讨会和讨论会,各会主题无不围绕工业4.0等类似概念,这些公司已经或正在加紧游说中国相关部委或者央企,“表面看来是宣传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或趋势,而实质目的是抢占我国工业软件及系统市场”。故而,此事需“客观理性看待”。
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与此不谋而合:我国制造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更需要的是减少同行竞争,通过抱团整合成股份制企业,来提高利润率、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上一条:工业节能:敢于亮剑 工业节能需加大监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