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检查正在稳定运行的23号机组。
蚂蚁啃骨头正果终修成
投标三峡左岸机组时,哈电机与法国阿尔斯通捆绑上阵,获得联合承制8台机组的制造任务,哈电机作为“打工仔”实现了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中国制造”。当三峡右岸招标时,哈电机作为独立的承包商,与“前老板”同台竞技,并一举中标,夺得了三峡右岸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合同,实现了“中国智造”。
“引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引进的技术若不创新、不应用、不发展,也会落伍。”正是意识到这种危机,为了避免出现“引进—吸收—再引进”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不利局面,哈电机选择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之路。正是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让哈电机终成正果。
通过对三峡左岸电站机组的技术引进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哈电机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力性能开发和设计技术上得到了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哈电机研发了一系列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水轮机转轮等多项技术成果,在招标过程中验证试验,哈电机研发的转轮的确达到了水平,而且在某些技术环节上,哈电机的技术比左岸全部引进的机组性能还有提高。
大胆应用突破禁区
哈电机在三峡右岸大型发电机組的招标中使用了空冷技术,这在当时的大型发电机组制造市场还是一个禁区。目前,上普遍存在的是在大型发电机组上使用水冷技术。与水冷技术相比,空冷技术具备经济实惠、维护方便而且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
据了解,70万千瓦机组空冷技术重大的技术突破是线圈的风冷技术。线圈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心脏部分,国外水轮发电机组线圈都是采用水冷技术,水冷系统出现故障难以维修,同时占地面积过大。而哈电机制造的机组成功将这一系统改成了不另外占地的风冷,并且冷却效果远远好于国外的水冷系统,新投用的23号机组所有线圈的大温差不过1.5度,仅这一项技术就至少国外3-5年。
此外,在机组的稳定性上,哈电机通过设计理论创新和多轮优化设计与试验,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流式L型叶片转轮”,完全消除了运行范围内存在振动带的问题,成为三峡工程中稳定性好的机组。
登上水电之巅
目前,哈电机诸如在水轮机水力开发技术方面,水轮机模型转轮效率,在缘技术研究方面,推力轴承试验研究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取得国际地位。特别是在水轮机转轮、发电机及线棒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学业有成”的哈电机在短短的几年里,已接下了为全国十七八个电站制造59台60-70万千瓦机组的单子,现在无论是在龙滩、向家坝还是拉西瓦、溪洛渡等水电项目的建设工地上都可以看到哈电机人的身影,而由三峡大坝所引进的技术目前也已在全国开花结果。
目前,哈电机为溪洛渡和向家坝制造的77万千瓦机组和80万千瓦机组正在紧张生产中。再过2年,这里将新添国产大80万千瓦空冷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