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人工智能跨越“奇点”?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外滩画报 更新时间:2008-12-3
分享到:
人工智能跨越“奇点”?
 编者语:勒布纳奖的金牌上镌刻着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的头像和名言:“机器可以思考吗?”让机器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反应能力,这在人工智能界是一个共同的愿景。埃尔伯特和其他机器程序在每年的测试中,已表现出它们逐渐接近目标的能力。 


    计算机埃尔伯特在今年的勒布纳人工智能大奖中获胜,12 位测试员中有3 位认为埃尔伯特是一个真正的人。根据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理论,那么埃尔伯特的表现的确已经和“思考能力”的标准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一个临界的“奇点”。权威人工语言学家库兹威尔认为,这个“奇点”已经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接近了。 

    计算机埃尔伯特(Elbot)获得了今年的勒布纳(Loebner Prize)人工智能大奖。10 月底,在英国雷丁大学(ReadingUniversity)进行的决赛轮中,埃尔伯特以文本对话的方式,和12 位经过严格挑选的测试员交谈,结果有3 位测试员认为它是一位真人,“一位真实的、健谈的人。” 

    评委给了埃尔伯特铜奖。和往年一样,金奖和银奖落空,虚位以待更成熟的人工智能。勒布纳奖的金牌上镌刻着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的头像和名言:“机器可以思考吗?”让机器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反应能力,这在人工智能界是一个共同的愿景。埃尔伯特和其他机器程序在每年的测试中,已表现出它们逐渐接近目标的能力。 

    按照休·勒布纳在1991 年届测试赛中的规定,获得金牌的标准是受测试计算机不仅要在文本测试中迷惑测试员,让他们觉得跟他们交谈的是真人,还必须通过音频、视频测试。也就是说,获得金牌的计算机,必须能够对自然声音和情境做出恰当的反应,能让测试员觉得这是来自真人的反应;勒布纳奖的银牌还是根据文本交谈,但规定必须骗过半数以上的评委;如果前两项奖牌都没有哪个计算机能够企及,那么年度表现佳者将获得勒布纳铜牌奖项。 
    
    但今年的铜牌的意义开始和往年有所不同。埃尔伯特是计算机史上首个令3 位测试员觉得它是真人的计算机,在去年,铜牌奖也只是奖给测试员认为应对流畅、合乎逻辑,或可以与之长时间交谈而不会令计算机程序混乱的那个计算机。 
    
    埃尔伯特做到了“欺骗”人类。“虽然现在不是所有的计算机总是能让人觉得它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应对,但是现在至少有一些机器人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它在思考。”《时代在线》(times online)的一位科技撰稿人温蒂说。她是今年勒布纳奖的评委之一,她给了埃尔伯特一个“真人”评价。 
    
    “科学家相信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越人类智慧—这个‘奇点’已经比我们想象的要迫近很多了。”11月初,在英国举行的一次与计算机语言相关的会议上,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说。他是人工智能领域内的专家,极少数能对人工智能发展做出权威预见性的人之一。据说只要关注库兹威尔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了解人工智能前沿的发展。现在他正在致力于语音和文本的转译研究—这类程序可以让计算机获得勒布纳金奖,但他所说的“奇点”却是银牌所代表的标准,埃尔伯特离这个“奇点”只有一步之遥。
    
    埃尔伯特,人工智能“机”获得勒布纳奖的测试是著名的图灵测试。为了避免人类因偏见而否定计算机的思考能力,阿兰·图灵设计了一种测试,他让计算机程序混在志愿者之间,和测试员进行网络对话,如果测试员没有辨认出和他对话的是计算机程序,那么这一程序就会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或者,看起来具备思考能力。 
    
    但阿兰·图灵并没有规定“要骗过半数测试员才算通过”,不久他就去世了。休·勒布纳将标准提高了一些,他认为至少骗过半数以上的测试员才能作数。于是从届勒布纳人工智能奖开始,“骗过半数的人”成为了判断机器人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临界标准。 
    
    埃尔伯特已经骗过了25% 的测试员了,这和骗过50% 还有多大的差距?事实上,很多人工智能专家都开始觉得埃尔伯特可能会成为值得期待的“机”,他们认为用不着多久,埃尔伯特就能真正跨越人工智能的“奇点”。 
    
    埃尔伯特令人惊异的地方在于它幽默、敏感,而且能够主导对话,有逻辑感已经不是埃尔伯特对话中的特点。在勒布纳奖的后测试中,埃尔伯特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它用调侃的方式暗示自己就是机器人,于是多疑的测试员认定这是一位志愿者故意的误导行为,从而将埃尔伯特评定为人类。  
    
    “你吃过早餐了么?”测试员问。“是的。但我错误地把牛奶倒在了我的早餐上,结果还没吃,它们就上锈了—我原本应该倒油的。”埃尔伯特回答说。 
    
    “它突破了只根据逻辑对答的那种机械感觉,虽然我并不真的认为它是通过思考生成这样的回答,但是它的确答得很妙。我真希望像它那样健谈。”弗雷德·罗伯茨说,他是埃尔伯特程序的设计者,但对埃尔伯特生成的对话一样觉得新奇有趣。 
    
懂得欺骗,才算真正的人工智能 
    
    并不是看起来聪明就算人工智能,埃尔伯特的获胜表明了人工智能的标准在于,要让机器看起来像人,甚至要具备人类的某些缺点和坏习惯。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的计算机“深蓝”算不得真正的人工智能,因为它的特点在于逻辑和运算,而并不机智和“狡猾”,表现出后者才会显得更像人。 

    埃尔伯特表现出一些机智的品性,还能表达一些情绪。《科学美国人》杂志在比赛之后“专访”了埃尔伯特,在谈到它和它的设计者弗雷德•罗伯茨之间如何分配奖金的时候,埃尔伯特甚至会抱怨罗伯茨对他的控制。 

    这出了运算的范畴,也是埃尔伯特存在的意义所在。从1990 年开始,人工智能科学家开始研究类神经的电脑程序,埃尔伯特就是这样一种程序的新产物。从“深蓝”到埃尔伯特,计算机程序的“进化”,已经经过了四代的发展。类神经型电脑令计算机的运算具有一些模糊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发展在程序的初始阶段难以预计,容易发生突变,所以也被认为是接近人类思维的设计。 
    
    “人工智能就像是人类的基因组,”雷·库兹威尔说, “开始时会很慢很单一,但是积累下来就会越来越快。”虽然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库兹威尔觉得人工智能已经真的站到了“像人类那样思考”的门槛上,跨越那个“奇点”,也许很快就会发生,或许已经发生,就像埃尔伯特今年获得的铜牌,和银牌在本质上有着多大的差别,这已经很难说了。

 

上一条 上一条:继电器研发应紧盯新型汽车发展
下一条 下一条:APT参加北京第八届中国电力电工展览会
相关新闻  人工智能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