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论如何,曾经辉煌的悍马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西方发达国家的
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在机电产品等领域,受制于成本、市场等因素,部分欧美实体企业已经陷入了“今天不卖明天卖”的境地。
同时,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业,为摆脱被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境况,也正努力寻求着突围之路。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我们不买别人买”的好时机。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如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
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约80%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的制造业高速增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制造”的神话,却只能沦为“打工仔”.获取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多年夙愿。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中国渴望获取技术的企业家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并购欧美实体公司,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分享欧美实体公司的技术、品牌与销售渠道,是扭转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不利地位、增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曾指出,能源矿产、先进制造业、省外高技术智力合作、对外基础设施合作等将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点领域。截至2008年底,我国企业的非金融对外投资已达1500亿美元,涉及170个国家和地区,5年来保持70%的年均增速。
仅就民营企业而言,万向收购德尔福、华为并购马可尼,都显示着中国民营企业向海外出击的勇气。根据商务部统计,到2007年底已经有过800家的民营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没有敢于成为先烈的勇气,就不可能成为先驱。”海外并购之路既非捷径,更非坦途;其中有陷阱,有泥潭,可能还有万劫不复的深渊。如何解决“以小并大”后出现的“消化不良”问题,解决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人员矛盾等问题,解决税收、环保、安全等问题,都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尽管跨国并购的路途并不平坦,但中国企业并没有退缩。以TCL为例,虽然其并购之战曾经历“滑铁卢”,但李东升对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丝毫没有悔意。在总结5年并购之路时,他感慨万千地说: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的彩电业务也许还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去年的TCL通讯早就像其他手机同行那样被洗出市场;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也许无法渡过眼前严峻的金融危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通过股权收购,进而取得对目标企业技术的学习权,以及技术企业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权”,这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