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整个装备行业国产化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能源建设领域,确立了一批自主化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通过打捆招标、集中市场资源等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支持重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组织了重大装备技术攻关。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能源装备自主化进程,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下,电力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行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跨入先进行列。但随着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行业内一些隐性问题也随之显现。
A 问题
三大行业隐忧待解
龙头企业作用有待加强
在传统电力装备行业,目前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哈电集团为核心的龙头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例如,在大型发电设备和高压变压器领域,整合度相对较高,已由几家大企业主导。但是在低端变压器、风电设备和其他可再生发电设备领域,目前整合度较低。例如我国风电装置及其设备制造规模小,布局分散,还没有形成主导企业,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风电行业发展的需要。
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水、火、气、核、风”五大发电设备制造共同发展,主机、辅机、输变电设备同步跨越。近年来,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技术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整个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相对于国际优势企业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总体来说集中度还很低,目前国内电力设备行业还未出现可以与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比肩的企业,国内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的深度及广度方面与国际巨头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自身,实属必要。
新兴子行业呈散乱局面
作为接近商业化的新能源——风电产业在我国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在新能源发展浪潮来袭之时,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无序的扩张将我国分散而幼小的风电设备制造业推向竞争残酷的买方市场。
我国风电乎寻常发展的背后,过热扩张的势头也令业界担忧。国家出台了好的政策,但很多企业却不顾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抢建资源丰富的风电厂,盲目上马新项目,建设小功率的风电机组。短短几年内,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70多家。到目前为止,只有约20家有成熟产品下线,其他企业还在建设和产品试验阶段。
在风电设备制造业还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产能过剩已经露出了苗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当前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与产品质量较低的问题。未来要大规模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来降低成本;另外,风能发电并网事宜也需要尽快推进,否则国内市场将无法启动。
B 未来
打破现有格局走国际化兼并重组之路
电力装备制造业就其本身的技术和产品特点,属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在国际上,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多是多元化经营的巨型跨国公司(特别是近年的国际收购与重组)。规模的巨大和产品的多样化,为技术发展和抵抗风险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由于资金分散,致使产品较为单一,大部分企业装备落后,工艺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结果必然是抵抗风险能力弱。国内企业的资本、生产能力及销售收入等,与国外差距很大。这正是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特别是中小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主要因素;即使一些大的企业,在工程项目联合投标、合作分包中,也常常受到外商的挤压,经营业绩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
因此,在现阶段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要赢得市场并取得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打破现有的格局,改变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自身联合或兼并的局面,深化改革,走国际化兼并重组之路。兼并重组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我国电力装备的自主开发和设计制造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装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要加强科研和生产、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增强技术储备,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电力装备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先进水平。要掌握大型核电、临界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以及大型成套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及工程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装备。要从电力装备中的关键设备(部件)入手,解决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材料方面的关键技术,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研制一批新型高技术、、高可靠性的设备。在新技术应用和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起电力装备制造业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系统成套研究体系和研究平台。
C 趋势
结构调整方向初定发展路径显现
面对国民经济及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赶国际先进水平,切实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是摆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条:2010年五大自动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