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明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需下降17%。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与日俱增,节能服务产业任务繁重。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目前面临四大挑战,需要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完善投融资平台,增强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加强产业规范指导等一系列问题。
打破产业融资难瓶颈
挑战 70%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
国家节能目标和各类工作方案的制定,为节能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资金匮乏让本就实力薄弱的中小节能服务企业望而兴叹。
产业普查显示,融资困难依然是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大障碍。业内专家提到:“有过70%的中小企业认为,节能服务产业现阶段遇到的大困难是融资难。”由于资金受限,有些节能服务公司不敢接大单子,影响了公司发展,甚至不得不关张停业。
解题 发挥平台作用 选择多渠道融资
“市场并不缺钱。在政策引导下,很多资本都热情高涨,但也很茫然。有钱的不知道应该往哪儿投,需要钱的不知道应该找谁去要,市场缺乏一个平台。”专家说。
除了利用投融资服务平台,企业也需要要多渠道融资,“不要仅仅盯着银行贷款,要利用各类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担保等,还要利用好各类资金,如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建立适合于合同能源管理特点的信贷审批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的服务。”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在峰会上表示。
总之,解决融资难需构建由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担保体系和政府引导构成的完备的融资体系,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让节能服务企业成长为巨人
挑战 企业实力普遍薄弱
节能服务公司总体实力不强,现有节能服务公司规模普遍较小,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融资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独有的技术、产品和设备,缺乏合同能源管理的经验。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数企业都是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市场上真正能帮助用能企业开展从节能诊断到节能项目设计、施工、融资、运行和维护,特别是结合工业生产工艺特点开展“一条龙”节能技术服务的公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
此外,从整体状况来看,我国节能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节能服务公司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提供“点对点”式的节能服务。而大型节能工程通常涉及系统集成,落实节能工程需要引进多项技术和多家供应商,这在一定程度上了我国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
解题 壮大骨干企业 打造完整产业链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快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带动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
他表示,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找回失去的行业诚信 挑战 弄虚作假与诚信缺失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取消15家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资格,引起节能服务产业对行业规范缺失的思考。
“个别企业在备案申请和项目资金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一语道破节能服务行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一些企业将工程实施的合同、设备销售分期付款合同等充当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巨额奖金着实存在巨大诱惑。2011年6月发布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奖励金额,东部地区为每吨240元,中西部地区则为每吨300元。
据了解,有些企业前几年节能量只有几十吨标煤,2011年节能量突然飙升至几十万吨标煤,“这么算来,可以领到千万元的节能奖励,这显然不合常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顾问沈龙海表达了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非常不满。
“政策原本是要鼓励节能,但在利益诱惑面前,不排除有个别企业虚报节能量,骗取国家财政奖励。”沈龙海曾指出,行业发展缺乏诚信规范体系,背离了政策出台的初衷。
解题 建立第三方评估与国家标准
节能量的测算亟待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
2011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批“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共有26家认证机构名列其中。26家中有8家政府所属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一些行业中介公司。
积极培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评估机构,是节能服务协会主任吴道洪的新年期待,“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沈龙海指出,除了第三方外,还应该抓紧制定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国家标准,“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系统的标准计算能耗,也就是计算节能量的标准和方法。”鉴于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之紧迫,“应尽快公布实施国家节能测量标准,为加强监督执法提供政策依据。”
税收减免“人人可享”
挑战 企业享受优惠税收门槛高
回望2011,有关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具体政策开始落实。其中,令人关注的便是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减免政策。
为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1年开始,节能服务公司所从事的节能减排项目将享受到“免营业税,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三项优惠政策扶持。
但是,这个政策只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适用,并不是任何一家节能服务公司都能享受税收优惠。众所周知,节能服务公司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只有实力过硬的企业才能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即便是有能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服务,也必须是效益分享型才能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然而,很多用能单位出于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不信任,并不愿意接受效益分享型,而更愿意接受能源托管型或其他管理模式。
目前情况下,节能服务企业实力普遍偏弱、节能服务产业管理模式分散,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很多企业能享受到丰厚的政策“福利”。
解题 税收细则尽早落实
在2011年里,国家开展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登记、财政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奖励、税务总局发布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市发布鼓励措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作为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六个“”给节能服务产业注入而强大的支持力量,特别是节能服务产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增添了产业发展的信心。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日前公开表示,落实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是2012年国家税收工作两个重要内容,支持小企业和促进节能这两个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国家税收政策将继续加大落实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
上一条:自动“话”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