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10月21日,200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召开,此次展会汇聚了中外400余家风能参展商。展会组织了多个精彩纷呈的论坛,探讨风电产业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10月21日的国际风能大会上,“产能过剩”无疑再次成为在场专家和企业老总热议的话题,但是,与9月召开的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不同,此次大会关注更多的是怎样解决风电设备的过剩,指明了未来风电设备厂商发展的道路。
“产能过剩”这个词已经在无数场合被多次提起。然而,人们关注和热议的往往是事件本身,话题往往只是集中在是否真正“过剩”,但为什么过剩和怎样解决过剩似乎被忽略掉了。如何解决风电设备产能过剩,怎样利用好资源,杜更多的浪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难题待解
根据我国现有资源、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情况,计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过1.5亿千瓦,而且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一定会过这个数字。然而,风电的利用率在我国仅占到了3%,这与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的倡导不相吻合。于是,并网问题成为产能过剩的焦点。
而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给出了中肯且公正的答案。并网制约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政策问题,风电发展规划大幅落后于实际开发情况。“政策对电网企业还没有出台真正的激励措施。在《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有一个3%到8%装机容量。但是,同时提出了一个3%电网当中非火电的比例,却没有明确提出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其二,也是关键的,技术问题。施鹏飞说:“风电是不稳定的,在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同时,技术还不够先进,电网一时承受不了。要接入这些风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配套设施建设、调式和验收工作。”而这无疑增加了电网企业的成本。
记者曾采访过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迟永宁,根据他的研究经验,一个电网接入风电的比例过高时,其电能质量会出现恶化甚至不稳定现象,也会在调峰、调频、调度等方面遭遇难题。我国东北地区风电发展较快,就曾遇到上述问题。
对于一个区域电网,风电接入较多后,其装机容量必然较大,此时,常规机组的发电功率就需要作出调整,以跟踪配合风电功率的变化。“比如说,有200万千瓦风电功率送入电网,那么火电出力就要降低200万千瓦。但是风电是间歇性的,如果此后风电功率达不到200万千瓦,而火电的200万千瓦已经停掉,那么电网的稳定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要知道,重新启动已经停掉的火电机组,起码需要七、八个小时。”迟永宁说。
“走出去”的时候到了
纵观中国风电市场发展这几年,在内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外资企业也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也不可避免地争夺着本土市场。面对逐渐饱和的国内市场,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到了。
“未来,中国的风电设备厂商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放眼国际市场,出口我们的产品,要在全球风电市场的大环境下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施鹏飞为设备厂商指出了方向。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企业率先“吃螃蟹”。据了解,早在2007年,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就已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智利,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也在同年将其1.5兆瓦变桨变速双馈式恒频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美国。广东明阳风电副总裁王松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的项目也已经有眉目了。
在企业家论坛上,有风机制造商也表示,未来国内风电设备厂商在完成本地化的同时,出口是大势所趋,如何适应国外风电产业的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对此,施鹏飞表示出强烈的信心,“不同国家的市场有不同的规则,企业适应不同的规则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很有信心,现在,美洲、非洲等国际市场已经有我们的足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风电设备厂商会将自己的生产基地建到海外去,建成中国的维斯塔斯,中国的苏司兰,中国的歌美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