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企业争抢海上风电商机,专家表示,国内企业必须在大功率风机研制和防腐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日前,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业内认为,此办法的出台将使海上风电开发得以规范,今年有望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真正进步的年份。这对早已摩拳擦掌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国内企业想真正在海上风电设备领域占得先机,还需突破一系列技术障碍。
海上风电开发正式起步
据了解,《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编制、海上风电项目授权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要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这将使海上风电开发得以规范,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健康快速发展。
欧洲风能协会的新统计显示,2009年,欧洲海上风力产业营业额约为15亿欧元,预计2010年将增加一倍,达到30亿欧元。而在我国,尽管近几年来,国内的风电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海上风电领域,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渤海证券的分析师认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将给风电设备企业一种暗示: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将真正进步,海上风电时代将渐行渐近。这对风电设备企业来说,意味着一个“蓝海”的市场。
江苏蛟龙重工集团不久前与美国企业共同研发了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并买断了此项技术。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随着海上风电开发的正式起步,将给设备制造商带来很大的机遇。受益的将不仅仅是风机整机制造企业,而是整条产业链。比如,对于用于海上风电安装作业的海工装备市场也是极大利好。
设备企业圈地布局抢先机
事实上,国内外的主要风电设备制造商,如国内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国外的维斯塔斯、西门子等在此次政策出台前就已开始布局,相继在海上风电领域投入重兵。
2月3日,华锐风电3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一次性通过了240小时的考核。技术更先进、单机容量更大的5兆瓦风电机组项目也于1月11日开工建设,预计于今年底竣工。同时,华锐风电获建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将在技术层面引领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
作为与华锐风电并驾齐驱的国内风电领域的另一领头羊,金风科技在江苏大丰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预计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届时将具备年产3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据称,通过3-5年的努力,金风科技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将形成研发、制造、总装一条龙完整产业链,达到年产800-1000台兆瓦级整机制造能力,建成国内、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金风科技董事长执行顾问、战略及全球发展总监周彤表示,金风科技下一步将重点研发海上风机,将在2012年推出大容量的海上风机。
此外,上海电气也大步进军海上风机市场;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与英国GH公司合作,进行3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的工作。
与此同时,国外风电巨头对于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也是虎视眈眈。为了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丹麦维斯塔斯强化了市场研究深度和市场开拓力度,并且成立了海上风电办公室,专门负责中国海上风电业务的开展。德国西门子海上风电全球总裁伯纳德博士一行日前到山东威海考察时,也表达了将威海打造成中国重要的海上风电设备基地之一的意愿。
国内企业须突破诸多瓶颈
据了解,海上风力发电的方式分为两种,即在浅海的座底式和在深海的浮体式。目前,座底式海上风力发电已在欧洲部分地区推向商业化,而深海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尚无先例。海上风电开发在全都是新生事物,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虽然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很好,但其开发难度要远大于陆上风电。从技术上讲,海上风力发电技术要落后陆上风力发电10年左右,成本也要高2-3倍。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对大容量风机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已有国外企业开始设计和制造8-10兆瓦风电机组,并且朝海上专用风机方向发展,而国产风机大单机容量仅为3兆瓦,且没有专门的海上风机。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介绍,除了依据近海特点特别设计和制造风机外,国外还开发了专门的近海风资源测试设备、近海风电机组安装平台和近海风机安装运输船,推动了近海风电技术的发展。他表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起步给国内设备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必须在开发适用的风电机组以及安装、运输等设备方面实现突破,才能占得市场先机。
除了要突破研制大功率风机的瓶颈外,国内企业还要加紧研发能实现海上风电设备防腐蚀的新技术。由于海上含盐分比较高,对设备腐蚀相当严重。海上风电机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技术要求,也使得维修费用极高。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副所长曲政表示,海上风电机组下部承托平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工作重在对钢筋锈蚀的保护;海面以上的部分主要受到盐雾、海洋大气、浪花飞溅的腐蚀,因此,海上风电机组的防腐蚀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