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新技术离全民福祉有多远?――试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更新时间:2010-4-12
分享到:
新技术离全民福祉有多远?――试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宽带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业务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的出版、媒体、娱乐等行业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电子书等基于网络的媒体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进一步推动了出版、媒体等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与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五大基本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电子信息产业是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够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结构,还促使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新的行业门类不断产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后工业化国家有了越的可能性。

    与技术本身发展的关系

    技术进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的基础,尤其是在后工业化阶段。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群的核心和领头技术,而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直接的应用领域。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新兴产业的不断催生,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电子信息产业从初的单纯制造业发展到现在,通信网络被广泛应用、软件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电子信息产品的结构不断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而电子信息产品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在民众生活领域的普及,又为软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核心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验证和发展的条件。

    带动传统产业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实现多样性的经济结构,使传统产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低成本开发产品、物流成本降到低、资源得到佳配置。固化在电子信息产品上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带动相应行业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使传统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相互促进、合理制约,生产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效益产生质的飞跃。

    (一)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

    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用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农业和手工业的手工劳动,而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工业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嵌入式、智能化运作的基础平台。

    目前,以工业计算机为共性技术和基础平台的低成本工业自动化应用,正在成为传统行业升级改造的主流技术路线,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关键任务也越来越多地依靠工业计算机来完成。随着电力、冶金、石化、环保、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产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领域的制造业生产线控制系统,以及生产服务领域的银行数据交换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使这些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管理等生产环节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其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其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与产业的运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

    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电子信息产品与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研发阶段的运用,可实现从设计流程到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的同步实施,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研发周期缩短、制造成本降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传统产业结构升级。

    例如,宽带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业务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的出版、媒体、娱乐等行业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目前,借助于数码技术而产生的数码图像处理已基本替代了传统暗房工艺中的多次曝光和多底合成等拼接的操作形式,在图片的处理中加入幻想式的数码蒙太奇艺术大大丰富了图片的内涵,使技术更圆熟;画中画、多层叠画等各种数字特技所创造的多种时间维度重叠交叉并行的种种关系,大大丰富了传统电影语言,三维动画造型的介入更是使任何奇思异想都有可能成为视觉现实。数码影像的高技术含量将引领其走得比传统摄影更远。电子书等基于网络的媒体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进一步推动了出版、媒体等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与持续发展。

    (三)改造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

    信息技术与汽车、医疗、能源、机械等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与工业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融合,可以改造工业生产的流程,改变传统产业粗放式经营、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

    纺织服装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利用计算机数控系统可以在虚拟的里完成服装的设计,并实现服装企业在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设计数据、成品样衣、样板库、技术规格和工艺资料等信息的共享。通过采取对所有的货品出入库的条形码管理、完善货品盘点流程制度及实现销售数据上传管理的标准化运行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订单生产、定向配送的生产模式,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

    信息产业本身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与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可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与产业规模,同时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降低成本的目标。

    美日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对信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战略地位给予了好的诠释。

    美国依靠“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二战结束后,美国为确保工业强国的地位,推行了经济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政策,使得制造业的生产率和产量上升,汽车、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的产出大幅增加,产品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为国内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提供了经济技术前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在产业分工和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巨大竞争和挑战,钢铁、一般机床、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大量进口,推进了美国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进程。美国及时抓住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重视技术的创新型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率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20世纪90年代,在经历了多年严峻的开放竞争压力后,美国不但完成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扭转了传统产业衰退的势头,而且,以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产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都位居,服务业实现了高素质的扩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创新型的发展模式、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的产业结构更趋先进、经济增长更富后劲。

    日本的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采取的是“跟进型”的模式。日本经济的起飞是在二战结束后、经济基本瘫痪的基础上实现的。日本初是通过制定规范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外资法,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来加速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使国内产业结构的档次得以提高、获得国际贸易的结构优势来缩小产业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开始鼓励发展节能型工业。在8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了由重化工业向以新材料、生物工程、大规模系统技术等“创造性知识密集化”的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日本在本世纪初实行了国家信息化战略,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目前,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一半左右。

    正因为电子信息产业对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2009年各国推出的刺激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都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美国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光伏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韩国出台的“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欧盟、日本等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也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催生新的行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技术的发展终究是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当资本的有机构成随着技术的提高而提升的时候,必须有新的就业岗位诞生以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正在不断地催生出一批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目前,受到全广泛关注的“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实际上就是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它们将是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启动,不仅激发撬动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消费市场,还将带动形成一条包括运营服务、终端设备制造、应用内容、信息技术服务、渠道销售等在内的庞大产业链,推进通信制造、软件等行业的科技创新,创造出诸多产业链条中相关服务领域的新兴产业门类、催生大量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物联网”的推广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经济增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十分巨大,这些市场需求将大大推进传感器和电子标签等电子元器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开拓又一个潜力无穷的机遇。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对传统产业拉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特性,对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条 上一条:构建中国物联网 好一个“快”字了得
下一条 下一条:寻找成都医疗器械产业亮点
相关新闻  工业化   信息化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