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权威人士表示,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按照工业化发展与能源、资源消耗关系的倒U型曲线来分析,工业化中期后半段正处于倒U的顶端附近,这意味着经济和能源发展将迎来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能源中的电力发展的路径是否会有新的抉择?
工业化中期后半段 探索电力发展路径
根据中国社科院构造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中国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工业增加值,而且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除了努力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还应在其基础上开发清洁能源,尽可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在终端用户中,大力推广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减少煤炭在终端的直接利用,建立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大力推广电力,包括清洁能源转化为电力和化石能源转化为电力两方面。
清洁能源包括转化为电力的清洁能源和非电清洁能源。其中,非电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燃料等,总体规模有限;清洁能源大多转化为电力加以利用,主要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等。显然,转化为电力的清洁能源是发展主流。化石能源消费中,应在满足能源总体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煤炭生产量,控制在煤炭开发上限能力以内,同时加大煤炭转为电力的比重。煤电、气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同步发展,就能满足我国全社会用电的总需求。
未来10年的电力发展路径
2010~2020年,我国应重点加大对水电、核电及风电的开发利用力度,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积极研发示范储能新技术,努力提高新增能源供应的清洁化程度。
水电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等问题。研究表明,为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水电开发规模需要达到3.2亿~3.5亿千瓦,水电在我国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过50%。我国核电已经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未来核电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管理体制机制、核燃料供应、核科研水平、厂址资源规划与保护等问题。为实现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核电规模需要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核电在我国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约30%。风电是目前除水电之外技术成熟、成本接近常规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风电发展仍面临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风电并网技术和规划、自主创新的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等问题。到2020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性相对合理的风电装机规模为8000万~1亿千瓦,在清洁能源中的比重10%左右。太阳能发电技术基本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性。近期主要是在大中型城市发展屋顶并网系统,地面光伏电站近期以示范为主,努力促进技术成熟与经济性进一步提高。预计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2000万千瓦。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以“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电网为核心,通过直流和东北、西北、南方电网互联,联接各大煤电基地、水电基地、核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智能电网。跨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过4亿千瓦,其中特高压电网过3亿千瓦;电动汽车充电站大量布局。抽水蓄能具有规模化应用条件,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铅酸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在我国仍处在实验室示范和应用示范工程起步阶段。到2020年,抽蓄建设规模将达到5300万千瓦左右,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而且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未来20年的电力发展路径
2020~2030年,新增能源供应以核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太阳能发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我国能源进入低碳增长阶段,储能新技术逐步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
2030年前,我国将继续发挥成熟的水电技术和经济优势,保持水电在我国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过40%,水电装机容量将达3.6亿~4.2亿千瓦。核电技术成熟,核电在清洁能源结构中的贡献率占到40%,核电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2亿千瓦。继续大规模开发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趋于成熟,2030年风电开发规模将达到1.5亿~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太阳能发电在2030年前后将具备成为战略能源的资源、技术、成本和环境优势,装机规模达到6000万~7000万千瓦。继续发展抽水蓄能,2030年装机规模达到8400万千瓦左右。储能新技术趋于成熟,成本大幅降低,开始规模化应用,电动汽车比重达到20%以上。
延伸阅读
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2月28日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黄群慧说,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构造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具体来说,上海、北京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广东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浙江、江苏、山东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辽宁、福建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山西、内蒙古等10省份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河南、湖南等10省份处于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贵州处于工业化初期前半阶段,西藏尚处于前工业化阶段。
黄群慧说,现阶段中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的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工业强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任务是如何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
《2009年中国工业化报告》
对提高电力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化报告》,对电力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门论述。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当前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因此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显得日益迫切。由于电力工业居于基础地位,加快其现代化进程也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工业要加快提高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强统一规划,实现电力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电力工业的统一规划能够降低电力发展的总成本、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化。我国应加强电力的统一规划,统筹考虑水源、煤炭、运输、土地、环境以及电力需求等各种因素,合理布局电源,科学规划电网。
2.完善电价机制,使电价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电力工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国家的统一规划,还需要价格等市场手段进行调解。当能源资源环境的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被纳入价格体系中,电价就不仅反映电力市场供求关系,还将电力工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3.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
4.完善补偿机制,统筹关停地方小火电。关停小火电要统筹进行,有序衔接,确保电网结构坚强和安全可靠供电,而不能“一刀切”。
5.增强企业创新,提高研究与开发支出比重。电力工业现代化,要求设备、技术等达到先进水平。为此,应增加对大型电力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持,以税收和财政补贴为杠杆促进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