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工业产品一样,食用菌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生产,恐怕有很多人不相信。位于丹徒区高资镇的“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就有好几条这样的流水线,每天生产5吨优质杏鲍菇、金针菇,销往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市场。该中心承担的“工厂化生产珍稀食用菌”项目,不仅被评为2009年度镇江市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奖,而且还申请了好几项国家专利。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在日本、韩国已经很普遍,我国的台湾地区做得也不错。可是,在内地却不多。”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董事长项春荣说,正是看准了这样的商机,2002年镇江市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400多万元,引进了集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及菌种供应为一体的先进设备,开始了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先后建成了一条日产1.5吨的杏鲍菇生产线和一条日产3.5吨的金针菇生产线。去年,企业又投资2400万元,新建成了一条日产5吨的智能化金针菇生产线并已正式投产,春节后就能够有产品推向南京等地市场。去年,企业实现年销售4500万元,利润1200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中心外观上看就是一幢厂房。不过,厂房内部尤其是生产用房,除了门窗密封外,还配备了空调及一系列自动控制设备,工作人员进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并经过消毒、杀菌等处理。
项春荣说,与普通栽培方式相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要严格科学得多。简单地说,就要把食用菌生产的过程模式化,把菇农的栽培经验数据化,把生产工艺的要求指标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他告诉记者,生产线上配备了优质天然山泉水供应系统、菇房环境调控系统、环境微生物控制系统、中央系统、高压灭菌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设备,不仅每个环节都有高科技,而且每个环节都能够根据要求科学控制影响菌类生长的温、光、水、气等因素,打破了传统农家栽培食用菌产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的落后模式,突破了食用菌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限制,一年四季天天都可以采菇、吃菇。
项春荣自豪地说,这些成果都是企业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上海市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保持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所取得的,是国内首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成果示范基地。目前,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先后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市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奖。同时,还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直接或者间接带动约600名农民从事食用菌及相关行业发展,年户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
项春荣表示,目前企业又投资1500万元开始建设“江苏省食用菌栽培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对食用菌栽培及深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力争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
上一条:高速铁路:中国经济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