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那种靠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大家都赚钱的发展模式将很难再现了。由于面临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双重压力,钢铁行业正在步入高成本时代,且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企业依靠低成本、拼价格的竞争方式也走到了尽头。”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不久前如是说。
他指出,在成本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和下游行业需求减弱的宏观背景下,钢铁行业盈利的潜在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加,钢铁行业已经告别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而企业商业运作的旧模式也不再有效。因此,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来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和衰退。
全行业出现萧条迹象
面对低迷的钢材市场及目前动荡的国内外金融市场,徐乐江坦言,未来钢铁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从当前一段时间全行业不景气的市场形势来看,徐乐江认为,今年钢产量将达不到5亿吨,以宝钢自身的感受来看也是订单不足、需求不旺,钢材价格的下跌将挤压上游原料价格,并对铁矿石谈判产生影响。据悉,7月份国内钢产量增长8.9%,8月份只增长1.5%,但是8月份的钢材需求却下降了6%。
而在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下行风险增加的现实情况下,钢铁生产成本高企,企业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凸显,外资也加快了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渗透,这些都使兼并重组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指出,受目前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内针对经济过热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几年中国钢铁工业面对的形势将十分严峻,钢铁工业发展的速度将放缓。
他说,届时钢材市场需求增速将呈现明显减慢的趋势,甚至停止增长,钢材价格可能持续回落。国内钢铁产能供大于求,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被迫关闭或重组。随着上下游产业整合的推进,钢铁企业面临的压力将加大,盈利空间将缩小。
王晓齐表示,加快调整重组应该是钢铁企业应对挑战,解决矛盾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看,未来几年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加快调整重组,实现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市场变化带来重组良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表示,从今年7月份以后,钢铁价格急剧下滑,按照目前的成本因素和市场价格来分析,我国大型钢企已处于微利,中小钢企出现亏损,个别小企业已经停产,全行业必然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弱势企业只有与资源有保障、技术装备先进、市场稳固的企业重组,才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这必将加快兼并重组的进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前八个月,中国钢企的生产成本上涨了60%。而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进入7月后开始下滑,每吨钢材平均价格下降约800~1200元。另一方面,社会对钢材的需求正在减弱,8月份需求量同比减少6%左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也认为,钢铁业真正的优胜劣汰的时候来临了。由大型优势企业主导兼并重组,可以进一步把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级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充分发挥大型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可以大限度地照顾和协调政府、企业、职工个人在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多赢。
钢铁巨头相继诞生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通过兼并重组国内钢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2007年末,全国粗钢产量多的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79%。
今年以来,我国钢企兼并重组更加渐入高潮。在短短半年时间,山东、河北、广东、广西等省级“钢铁航母”陆续成立,这标志着国内钢铁行业初步形成了大集团竞争格局。
按今年上半年的粗钢产量计算,由于山东、广东、河北三大钢铁集团的重组,前10家企业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41.37%。如果考虑广西钢铁集团的成立,这一比例则提高到42.48%。同时,按上半年数据推算,我国已经出现了两家年产量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4家年产量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6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92%。
来自国内各重点钢铁企业的老总从不同角度和工作实践中详尽深刻地阐述了自己对并购重组的观点和看法,并一致认为: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必经之路;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所带来的需求减弱的有效举措;是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义芳说:“河北钢铁正在推进实质性的重组,争取将产能由1.2亿吨压缩到8000万吨,争取承德钢铁的钒钛业务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50%。”王义芳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唐钢、邯钢的领导班子整合,并将人事控制权集中到了集团,矿山资源、产品销售的整合也已经完成,大宗原料采购整合可望在近期完成,财务整合也会在年底完成。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仲琛说,资产重组是山东国有钢铁企业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的战略选择。因此,实施资产重组是实现山东钢铁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山东钢铁产业布局的有效途径,是建设钢铁强省和制造业强省的重要举措。
中国中钢集团副总裁李志民指出,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为中钢这个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2005年以来,中钢集团通过陆续收购相关企业,在耐火材料、炭素、铁合金、装备制造领域,具备了国内的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钢铁供应链。
兼并重组须防止盲目扩张
“兼并重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为了把企业集团做大而做大,而是在把企业集团做强的前提下做大,充分发挥并购重组1+1>2的综合效应。通过资产的重组,带动双方企业的资金、资源、人才、装备、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生产要素的整合重组和优化。”针对目前如火如荼的并购热潮,罗冰生告诫各大钢铁企业。他指出,中国钢铁产业在重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难题和制约因素,需要引起关注和加以解决。
对于罗冰生的观点,王晓齐表示充分认同。他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兼并重组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多元化倾向;二是兼并重组要控制在企业合理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避免盲目扩张;三是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有效规避;四是企业调整重组不仅仅是简单的并购,还应该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产业布局、产品调整以及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的融合等。
武汉钢铁集团副总经理贾宝军指出,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观念和认识、所有制、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重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发展思路上有误区,管理体制上有障碍,利益分配上有矛盾,处理遗留问题上有困难,推动并购重组的内动力还不强。
呼吁国家出台支持政策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还要面临的难题和制约因素,罗冰生分析说,要把原本独立运作的钢铁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钢铁集团面临着诸多困难,从人事到管理,从公司策略到公司资产等,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期。而包括地方利益割据等在内的各种非市场化因素,一直是横亘在钢铁企业并购前的大阻碍。
他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和完善跨地区、跨省市企业并购重组的有效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妥善协调和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发挥大型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实质上是要强调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大型优势企业要更多地承担责任和义务,保证并购重组的预订目标落实和完成。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把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全行业并购重组的规划、方向、要点和要求,以指导全行业并购重组工作的开展,也应对并购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应当实现的目标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检查验收,确保并购重组的各项预定目标完成,推进并购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
罗冰生表示,相信中国钢铁工业经过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重组,会以崭新面貌出现在钢铁工业面前,且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引导钢铁工业发展方向。 明贵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