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号称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也不能独善其身,工业总产值增速逐月回落,但武汉工业2008年全年依然发展强劲,工业生产增速连续5年达到20%以上的高增长。目前,武汉光谷、武汉汽车、武汉造船、武汉机床四个制造业依然呈现勃勃生机。
武汉光谷:“寒冬”似乎很遥远
“武汉•中国光谷”国家级高新区和光电子基地,是中国大的光电器件、光纤光缆、激光、移动通信系统与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2008年武汉光谷企业总收入实现1750亿元。其中代表企业为中芯国际、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团结(激光企业)、新光电、武汉富士康等。
2009年1月,武汉光谷新光电公司红光高清NVD视盘机进入家电卖场销售,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视盘机。
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一期投资10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员工总数达到20万人,年产值1000亿元。2008年,武汉富士康承接了450万台电脑和600万台相机的代工业务。2009年武汉富士康将承接惠普1600万台电脑的代工订单。
武汉汽车:振兴规划吹“暖风”
武汉汽车业的特点是高度集聚,95%都聚集在100多平方公里方圆之内,拥有7家整车企业和160多家零部件企业,其代表是神龙和东风本田。
国家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对神龙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其七成产品集中在1.6升排量。今年1月份,神龙汽车的一些车型同比销量增幅高达50%。
如果说神龙的2008年是一个“寒冬”,东风本田一直却是“暖春”,额完成15万辆的年初目标。
此次汽车振兴规划着重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东风是国内早进行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并已投入76亿元建设自主品牌基地。其中,一期产能为12万辆,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
武汉造船:龙头企业形势喜人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是武汉的传统产业。武汉规模以上造船和船舶配套企业共30家。
武昌造船厂主要制造军用船舶和专用特种船舶,还承建了奥运场馆、“神舟”飞船发射塔和三峡船闸等重大工程。青山船厂是造船50强,手持船舶订单63艘239万载重吨。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锚绞机、舵机、吊车等国内市场占有率,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船用大型铸锻件的产量全国,并成功研制了中国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柴油机曲轴。
武汉造船形势喜人,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武汉船舶配套产品的装船率只有30%,而全国船用设备平均装机率是40%。船用关键设备80%需要进口,而日本、韩国的自给率在90%以上。所以基础零部件被纳入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武汉机床:配套体系待改善
武汉拥有两家著名机床企业,即武汉重型机床有限集团公司(武重)和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华中数控)。
武重先后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近2万台重大设备,并出口20多个国家。高档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是关系到中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核心部件,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中国数控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典型。目前,华中数控系统已有80余台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在航空、船舶、汽车、电力等行业的重要工业用户中成功应用。但是,武汉机床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本地配套率低、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专业化配套体系尚未形成,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可靠性、精度与进口产品尚有差距。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发展关键配件、基础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是武汉机床的发展契机。
武汉制造业在四个方面亟待加强
一是武汉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武汉的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绿色化,制造装备控制自动化、数字化。
二是加强第三方物流建设。迄今为止,武汉大中型制造企业一般都是自营物流。近日,相当于“自由贸易港”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将能满足武汉出口制造企业出口加工零库存和服务外包的需要。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武汉市65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能耗占全市能耗近70%,2008年的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但是,武汉的一些中型企业大多在观望,小型企业普遍热情不高。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武汉综合科技实力和教育实力均居全国第三,但武汉市的科技资源转化能力并不乐观,必须集全市之力,才能将产学研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月3日,武汉市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拿出了32条具体措施扶持企业。这32条措施涵盖七大方面,包括改进政府服务、加强企业融资、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振兴重点产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全民创业。
上一条:开放式人机界面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