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攻关有力地支撑了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面临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体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保持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2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2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5.9%,占全省GDP的比重10.2%。
重大项目的实施,充分彰显财政科技经费集中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加强与有关省直部门的横向联系,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支持重大项目实施新局面。截至2008年底,已对工业及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研发经费近2.1亿元,带动企业、高校院所投入研发经费近60亿元。根据对2006~2008年已验收的14个重大项目统计,这些项目共投入财政科研经费252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近4.5亿元,项目完成后新增产值近150亿,带动产业投资近500亿元。实施完成的重大科技项目平均1元财政科技投入带动18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形成600元的产值,带动产业投资2000元。
重大项目的强力实施,突破了一批重大的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了一批大工程,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180个在研项目的实施,共申报专利396项,平均每个项目申报专利2.1项,获得授权45项,制订企业、行业技术标准127项,形成软件著作权23项,形成新产品(新品种)、新工艺、新装置241项,发表论文数量近百篇。通过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带动,企业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单个项目申报专利的数量比上年翻了一番,新产品(新品种)、新工艺、新装置产出增加,而发表论文数量下降较多,真正体现了“把论文写在产品上”、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优势。
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轩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优势。奇瑞与RICARDO公司合作研发,共同攻克了BSG混合动力的整车设计、控制策略、整车控制器开发和核心零部件设计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使A5 BSG混合动力车成为国内采用该技术的车型,据测试,该车比普通车型百公里节油1L以上。安凯相继将CNG、LPG和甲醇等替代能源客车推进到商用化阶段。目前,安徽安凯汽车股份公司把10辆纯电动豪华客车已经交付上海市运营。该纯电动豪华客车采用全承载专利技术制造,动力强劲,续航能力强,动力系统使用寿命长,高时速达82.5公里,充满电后可以持续行驶300公里,电池寿命长达8年。同时实现零排放,做到真正绿色出行。近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合肥市名列其中。合肥列入试点城市,将进一步促进我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推动我省汽车工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金属材料及新材料领域——通过实施“节约型建筑用钢产品开发及应用”项目,马钢集团完成了节约型建筑用钢关键工艺技术、三类节约建筑用钢产品等开发,已在余热淬火处理等方面申请8项发明专利。雄风新材料公司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实施“、高热稳定性钕铁硼磁体”项目,成功开发出250℃高矫顽力烧结钕铁硼磁体产品及生产工艺,突破了钕铁硼在高温度电机应用的“瓶颈”制约,缩小了我国在性钕铁硼磁体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香枫塑胶公司先后与郑州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通过实施“年产5000吨己二酸二异壬酯”项目,研制出在酯化釜中进行脱醇的工艺路线,删除了水洗工序,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多项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安徽贝克药业有限公司实施“双脱氧硫代胞苷水杨酸盐”项目,通过非专利合成路线,以L-薄荷醇、L-酒石酸为主要起始原料,解决了环合工艺产物手性纯度和收率难以提高、酰化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效率低、重要原料成本过高等重大技术难题,保证了产品质优价廉,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充分利用了当地薄荷资源优势,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械装备领域——通过实施“机器人自动焊装线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应用基于ROBCAD平台机器人系统规划与等先进技术,成功为我国本土汽车企业量身定做了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技术及装备,显著改善了汽车企业的生产工艺、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该成果已经在江淮、奇瑞、合肥车桥、北汽福田等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项目实施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高新技术产品4项,软件产品7项。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联合攻关“特种材料设备产业化关键技术”,了关键特材压力容器设备国产化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双相钢等特种材料及其复合板设备的热处理技术,高镍合金、锆材全自动氩弧焊及全自动等离子焊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结合项目实施,一个年产3000吨特种材料设备、年产能达5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达百亿元的全国大的特种材料设备制造产业化基地已在合肥建成,解决了国内许多家企业急需的关键特种材料设备国产化问题。
节能减排领域——通过实施“水泥生产过程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项目,海螺集团完成了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技术及装备、智能化集散控制系统(DCS)、非标低压参数大凝汽式汽轮机等开发,并在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10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上建成了30500kW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示范工程。以海螺川崎节能公司、金鼎锅炉为龙头的安徽节能装备制造基地正蓬勃兴起,以余热锅炉和余热发电成套设备、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特色节能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目前,海螺余热发电技术已推广实施82套,总装机容量约117万千瓦,涉及135条水泥线;其中,为海内外其它水泥企业实施了48套余热发电机组,合同总金额42亿元,年可节电近50亿度。到2008年底,海螺集团自己所有的水泥熟料线都将配套建成纯低温余热发电,余热发电普及率将达,装机容量将达到51.95万千瓦,年可节电约4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3万吨,减排CO2约400万吨,减排SO2约3000吨、NOx约1300吨。
新能源及煤化工领域——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进行HT-L粉煤加压气化产业化示范装置工程研究,攻克了HT-L粉煤气化的工艺集成设计等技术难题。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T-L粉煤加压气化示范项目已于2008年11月1日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并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淮南矿业集团与浙江大学紧密合作,开展“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联产技术研究”,实现了煤的分级转化和梯级利用,大幅度的提高煤的利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这个投资32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在煤燃烧之前,先低温热解生产煤气和焦油,产生的半焦通过燃烧再去供热和发电,灰渣可综合利用,从而实现煤的分级转化利用,大幅度提高煤的利用价值,实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目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我省在科技支撑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新进展。
计算软件及应用领域——安徽科大讯飞公司在“语音产业基地关键技术及重点产品”重大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对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技术等语音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发,取得一系列国际际的重大技术进展,成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形成了语音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智能汉语自助学习平台”项目的支持,科大讯飞攻克了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自动评测等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基于局域网的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汉语口语自助学习平台等应用产品,并已在海外汉语教学,面向中小学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模拟测试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牵头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申请并被受理发明专利9项。
上一条:无处不在的ABB增效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