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机电装备制造:长江三峡左岸到右岸的跨越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中工网 更新时间:2009-5-31
分享到:
机电装备制造:长江三峡左岸到右岸的跨越

    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共同梦想。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就是长江三峡左岸到右岸”

    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单机70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左岸电站14台,右岸电站12台,另有地下电站6台,总装机容量达2240万千瓦。工程开始时,中国技术远远落后于先进水平,外国公司包揽了左岸机组及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就在自家门口,中国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只能以分包商的身份参与其中;到三峡右岸电站工程招标时,中国企业一跃而成独立承包商,承揽了8台机组的设计制造。

  装备制造

    身份转换的背后,是中国企业进步神速,仅用近7年的时间,就缩短了和发达国家近30年的差距。5月22日,在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国产化立功竞赛总结大会上,国务院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组长陆燕荪透露,我国自主研制的三峡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高压电器设备和三峡—上海直流输变电工程设备制造已经提前一年投运并通过验收,运行稳定、可靠。

    “中国企业并没有仅仅停留于照猫画虎的学习、模仿,他们不仅具备自主设计制造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还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再创新的能力。”5月20日下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技术与装备司原司长许可达告诉记者。他说,机电装备制造业的这次跨越,打破了中国“市场换技术”中的“引进-落后-再引进”怪圈,并成功克服制造业中“只有引进没有创新、只有加工没有制造、只有模仿没有原创”现象。

    “遥不可及”到“小菜一碟”

    许可达与三峡工程结缘于1993年。当时他48岁,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调到国务院三峡总公司。

    “1997年三峡二期工程招标时,中国机电设备制造能力落后,高只具有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根本就做不了。”上个世纪在清华大学学电力,而后的工作又没有离开电力行业,共和国的水电发展史几乎就装在儒雅的许可达心里。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短短几年,在左岸电站学习之后,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东方电气集团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他们更引以为自豪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基础上,具有了进一步开发创新的能力。

    “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全空冷技术”,是哈电集团在三峡工程中啃下的硬骨头,凭借上单机容量大的全空冷水轮发动机,右岸机组中实现了用空冷技术代替水冷技术的重大技术突破。

    东方电气集团也不弱。他们修改了原外方公司设计的发电机推力轴瓦结构,使推力轴承运行温度下降,解决了左岸国外机组存在的缺陷。“突破无止境”。他们还和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合作,成功完成蒸发冷却技术设计和模拟试验,这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将用于三峡地下电站两台70万千瓦机组。

    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

    突破源于把握市场的能力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中国政府决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同时进行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达到在短时间内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恰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在这种政策指导下,三峡工程建设给予国内机电装备制造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对国外厂商,则有可能培育强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方面的意图非常明确。三峡左岸电站招标时,中方要求:投标者必须同意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此外,还要求外方连同设计软件一并转让给中国企业,每项重大技术,参与引进的中国企业至少两家。

    卧榻之侧,且容他人酣睡。可是,中标的跨国公司确实签订了这个城下之盟。吸引他们的,既有参与当时大单机容量水轮发电机制造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又有总金额为7.4亿美元的一次性采购合同的市场诱惑。

    “为了分享这个巨大而香甜的蛋糕,他们只能接受这样的条款。”许可达说。其实,为兵之道,重在知己知彼。招标之前到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考察时,许可达他们就已经发现,车间冷冷清清,萧条的市场形势一览无余,“条件再苛刻,国外企业都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为督促国外公司履行承诺,我们还将国内制造企业满意度作为支付技术转让费的前提条件,确保外方转让出所有核心技术。”回忆起当年的谈判,头发已经染霜的许可达,嘴角露出一丝忍不住的得意,“就这样,国外厂商一手带出自己的对手,而且每个行业都有两个以上。”

    制度保证消化吸收再创新

    周密的合同条款只为实现中国机电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相关配套制度及中国企业的努力,才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除了成立高决策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三峡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具体实施外,为了确保三峡三期工程国产重大设备按时、优质投入运行,2005年3月,又成立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继续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

    三峡办技术与装备司自然掌管三峡工程中的技术设备,在技术转让方面,让许可达得意的地方很多,其中令人称道的是:谈判之前,他们通常要向国内骨干机电制造企业广泛征集意见,综合之后再在谈判中提出来,“针对性非常强,保证了引进的技术都是国内企业急需的。”

    依托重大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固然能够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呼吁、号召的层面,一定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措施,确立强有力的领导,并建立检查、督促、协调的机制,否则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不了,更谈不上再创新。”许可达说。

    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防止设备缺陷带进三峡工程,及时反映并努力协助制造厂解决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大型水轮机铸件制造技术,是国外公司不转让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突破这个技术瓶颈,检查组组织该领域内全国的专家、院士深入企业做技术、工艺指导,待企业成功制造出成品后,又组织专家组进行认真鉴定,得到肯定后,再运用于三峡机组。

    “新技术不论大小,只要三峡工程采用了,其它工程都会争相采用,这就是三峡工程给机电设备制造业带来的溢出效益,成效巨大。”陆燕荪说。

    发电设备制造任务顺利完成,离不开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广大职工的无私奉献,为了鼓励和动员职工,检查组成立后,紧接着就和中国机冶建材工会联合开展了为期四年的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国产化立功竞赛活动。“这是一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的个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的联合立功竞赛活动,得到了设备制造企业、科研单位的积极响应。”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主席刘海华说。陆燕荪对此做了高度肯定,他说:“竞赛有力地推动了设备的制造进度,推动了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

    竞赛活动成效斐然。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机械工作部部长王建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1个企业、2197个班组参与竞赛,共提出并采纳的合理化建议39652件;完成质量攻关392项,QC成果386项,实现技术改进1593项。

   

  

上一条 上一条:全国首座数字化变电站在津投运
下一条 下一条:智能电网规划望7月出台 总投资不低于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