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清同治年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了台指针式电报机,那是维尔纳·冯·西门子先生起家欧姆龙产品。这是继俄罗斯之后西门子公司开拓欧姆龙PLC第二个海外市场。这一台指针式发报机欧姆龙PLC出现,同时意味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
作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一员,我们每天可能都在看着工业自动化行业跨过巨头企业的各种新闻动态,每天都在用他们的产品,每天都在销售他们的产品,但是我们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些跨过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像西门子、施耐德、ABB等这样一些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跨国巨头们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西门子始于同治年间
西门子的在华历史始于1872年,那一年——大清同治年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了台指针式电报机,那是维尔纳·冯·西门子先生起家的产品。这是继俄罗斯之后西门子公司开拓的第二个海外市场。这一台指针式发报机的出现,同时意味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
此后,西门子作为一个以电气工程起家和闻名的公司,对于电在中国的推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电的生活,可是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人,电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东西,任何与电有关的产品,都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极度的新奇。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的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这是革命性的风电机产品次应用于中国大地,它成为一件足以载入中国史册的大事。借助这种电力设备,船只可以在夜间运作,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在20世纪来临前夕,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并向北京交付了中国部有轨电车。当时,由于害怕引起火灾,连接北京和天津两地的蒸汽机火车不得通过京城。这条电车轨道连接北京城外的马家堡和城内的哈德门。这条有轨电车在1899年投入运营,有轨电车的时速高达20公里,是当时上速度快的交通工具之一,这条有轨电车至今留在北京这个古城的城市记忆里。
西门子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视的,1904年西门子在上海设立了家办事处,1910年西门子创建西门子中国电气工程公司,并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将业务拓展到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香港、青岛和天津。1914年,西门子中国公司挂牌成立。此后西门子在华业务迅速发展,在电力、通信和医疗工程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发展。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西门子上海办事处有员工275人,占西门子海外业务量的21%,是欧洲以外规模庞大的西门子公司。之后,西门子在华的发展被战火打断,当然,有同样遭遇的不仅仅是像西门子一样的跨国企业,更重要的是,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从此陷入长达十几年的战火和纷乱,人们流离失所,经济遭受重创至几乎崩溃的局面。
再次和中国发生业务关系,西门子等待了差不多40年的时间。1974年,西门子接到来自中国的一笔订单,为中国提供14台涡轮机。这仅仅只是一个缓慢的前奏,真正的合作要等到1978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政策都发生重大转折,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政府领导人真正的决心之后,中国的经济局势才真正明朗起来。
西门子很快又重新回到了中国,1982年西门子北京代表处成立,尽管紧接着又成立了上海、广州和大连三个办事处,但发展依然缓慢。1984年当王崇山成为西门子北京办事处的第6名员工的时候,他所见到的这家老牌企业,还在艰难而缓慢地摸索着在新中国如何发展和融入的道路。就在同一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条高压直流输电线。
1985年10月29日,双方在北京签署《西门子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机械工业、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备忘录》。西门子是家应邀与中国进行如此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1988年10月31日,西门子达成在中国建立家生产型企业的协议,生产数字公共电话交换系统(EWSD)1994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2000年底,西门子进一步拓展本地研发能力,建立了一个开发移动电话的研发中心,使中国成为西门子全球大的通信技术研发基地之一。2005年1月1日,郝睿强博士接任西门子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6年10月,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2008年9月23日,西门子中心(北京)正式开幕。
一路走来,从百废待兴到经济社会高度现代化,西门子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同时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又极为迫切这一现实,也让西门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使自己成为积极协助中国完成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来自海外的合作伙伴。目前,西门子在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信息与通讯、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行业皆表现的相当出色。
施耐德始于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就在这一时期施耐德电气进入了中国市场。
1987年,施耐德电气在天津成立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施耐德电气在此期间突出的贡献就是将断路器带到了中国,取代了传统的保险丝,并为断路器标准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施耐德电气融人中国的步伐也日益加快。1992~ 2000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个研发中心、7家工厂和3个物流中心相继成立,在此期间其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施耐德电气的高额投资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先进的产品支持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低压电器、变频器、接触器等工业产品大量运用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2001年开始,施耐德电气发力中国市场,与日益繁荣的经济保持同步,支持国家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截至2006年底,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总共投资25.4亿元,建立了4个分公司、32个区域性办事处、20个生产型企业、4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2个研发中心、1个实验室、500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2006年,施耐德电气在华销售额达80亿元。自1995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的平均年增长率都保持在20% ~30% 。
艾默生始于一份技术转让合同
1976艾默生收购罗斯蒙特公司。此前罗斯蒙特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压力、温度、流量和物位等系列仪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企业。1978 年,Emerson 所属子公司罗斯蒙特创始人 Vern Heath 和时任公司工业部市场经理 John Berra,受邀率团来到北京参加仪表技术交流会。
1979罗斯蒙特与西安仪表厂签订1151压力变送器的技术转让合同。此前,共有 5 家外资企业受邀竞标技术转让,终 Emerson脱颖而出。通过首个技术转让项目在中国发展业务,艾默生开启了中国市场之门。
1985 罗斯蒙特在香港成立个在中国地区的代表处。 1986 罗斯蒙特在上海成立代表处和在北京成立办事处。随后在成都、西安、广州和乌鲁木齐相继开设了代表处。以罗斯蒙特为“先锋”Emerson开启了中国市场之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各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对外商投资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加之 Emerson 时任董事长查尔斯·奈特(Charles F. Knight)的支持,Emerson 在中国开始实质性投资。Emerson 在华投资重点从初的以出口加工为主,到以国内市场为主、注重产品开发,以及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现代客户服务等,后来投资重点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产业链的成熟而调整变化。
1990 年,Vern Heath 与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会面洽谈 Emerson 在上海的投资。1993 年,在上海注册成立了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家将投资性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美国公司。
1992 年,Emerson 在深圳设立了家生产设施 —— 艾默生电气(深圳)有限公司;同年,在深圳和天津分别成立了艾默生机械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及费希尔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1993 年,在上海成立了必能信声(上海)有限公司、及罗斯蒙特有限公司。此外,1994 年,孟图裴(Jean-Paul Montupet)、范大为(David N.Farr)及史泰礼(Bob Staley)等管理人员被派往亚太地区,带来了“Emerson 管理过程”,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本地的业务发展。
1995 年,与沈阳冷冻机厂合资成立沈阳谷轮冷冻机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沈阳)有限公司;在深圳投资成立艾默生富塞电气(深圳)有限公司;在北京与远东仪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远东罗斯蒙特仪表有限公司;在福州设立了利莱森玛(福州)发电机有限公司,之后更名为利莱森玛电机科技(福州)有限公司。
1996 年,谷轮压缩机(苏州)有限公司成立,后更名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1997 年,在广东江门投资成立其信(江门)五金有限公司。
1998 年,通过收购西屋过程控制部,投资了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艾默生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1996 年 6 月,Emerson 设立了首个电气专业博士生研究论文赞助项目,并于 1998 年,在清华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 Emerson MBA 奖学金,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Emerson 建立了数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更好地为本地市场服务,基于成本优势,也为更快地发展业务,将一些北美和欧洲的工厂迁至中国;同时,通过收购完善了 Emerson 在华的产品结构,扩大了业务发展;从上世纪末,Emerson 开始在中国投资研发,并于 1995年成立亚太地区采购组织,不断扩大在中国的采购业务,为全球生产服务;为响应开发中西部及振兴东北的政策,Emerson 在成都、西安和沈阳都有投资项目。Emerson 在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研发中心的同时,积极支持本地社区建设,参与慈善及公益事业。中国作为 Emerson 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同时,已经真正成为 Emerson 的生产、人才、及技术基地。
ABB始于蒸汽锅炉
ABB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5年前的1907年。当时,ABB向中国提供了一台蒸汽锅炉。
上一条:机器人 - 机器人取代技术工人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