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强力推进两化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为两化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环境。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为提升制造业聚集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和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2013年9月5日,工信部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中国信息化推进的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为主题,对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研讨。会上还发布了《赛迪预测——2013年第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形式分析与走势判断》的系列报告。
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在会上做了“2013年中国信息化与“两化”融合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的主题演讲。樊会文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显著的特点,就是国家密集发布了促进信息消费、两化融合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文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工业各行业两化融合将向更深层次拓展。第四季度,各地将陆续出台配套措施,全国将掀起新一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热潮。
政策强力推进两化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为两化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环境。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为提升制造业聚集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和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2013年9月5日,工信部立足当前工作实际,针对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8项行动计划,务实推进两化融合重点工程,明确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和突破口。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将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提高宽带网络应用水平作为重点内容,为解决信息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两化融合向深度发展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两化融合政策文件的实施方案,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地方将会出台一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全国将掀起新一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热潮。比如,安徽于9月2日完成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8年)》的征求意见稿,预计第四季度,将有更多省份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两化融合取得新进展
2013年第三季度,许多大型石化、汽车企业在完成内部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的基础上,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应用。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国电集团、二商等集团型企业纷纷基于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
今年以来,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初步开展智能制造。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已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制造技术正紧密融合,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汽车、航空、电子制造等行业已开始采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推动制造过程向智能化和柔性化模式演进。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开始建设。
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目前,上海、广西等地正大力推进智慧工业园区建设。7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设8~10家公用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园区。8月,广西发布了《广西推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未来2~3年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示范智慧工业园区。截至6月底,全国10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有34个正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互联网和工业融合不断深化,推动工业制造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众包生产等方向演进。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家具、服装等行业涌现了一批个性化定制、按需生产的电子商务平台。
资金和人才制约两化融合进程
虽然两化融合工作在国家政策强有力推动下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实用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仍是两化融合推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相对于季度和第二季度明显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化建设投资将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实用型人才短缺是推进两化融合的短板。随着两化融合进程的加快,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实用型人才的短缺正成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2013年年初,富士康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旨在2014年实现100万台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但是,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其百万机器人计划推行并不顺利,目前投入生产的机器人不足10万台。除了机器人相对高昂的造价成本,缺乏能操作机器人的工也是重要原因。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一方面难以吸引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难以靠自身力量在企业内部培养实用型人才,导致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时面临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困难。
上一条:机器人:我国家禽加工业掀起智能机器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