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被各国视为是劳动力廉价的“加工工厂”。“中国制造”也一向停滞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的行列。能否撕掉“廉价劳动力加工工厂”的标签,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市场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人力成本增长近60%,已过泰国和马来西亚,一举成为亚洲新兴国家中人力成本高的国家。2013年年初各地制造企业出现用人荒现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在逐渐削减中国人口红利,机
恐怕没有哪一个工业行业能像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增长那样令人兴奋,过去4、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受瞩目的市场之一。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智能设备在社会生产中的认可及利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智能机械设备优于传统工业生产之处。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的标尺,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和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在未来时间里必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工业生产。有专业人士表示,智能机械制造或将催化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制造”求蜕变
一直以来,中国被各国视为是劳动力廉价的“加工工厂”。“中国制造”也一向停滞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的行列。能否撕掉“廉价劳动力加工工厂”的标签,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内市场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人力成本增长近60%,已过泰国和马来西亚,一举成为亚洲新兴国家中人力成本高的国家。2013年年初各地制造企业出现用人荒现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在逐渐削减中国人口红利,机器人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创新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带来新的竞争力,缓解当前人口红利的丧失。
此外,随着智能制造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逐渐呈现出精准自律、人机一体、感应识别、柔性、强大的学习和自我维护能力等特点。智能制造机械越来越多应用到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去,并在焊接、码垛、分拣、码头及高危工作环境中替代人力的作用日渐显现,其精准度高、速度快、工作时间长、解放劳动力及低成本运转等特性越来越受到制造业的欢迎,引发企业纷纷看向智能制造市场。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来讲,无论是趋于国际经济形式的逼迫转型,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企业内部技术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贯彻始终的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机器人拥有量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机器人密度(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上看,日本是339台,韩国是347台,德国是261台,而中国仅为10台。伴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予以培育和发展,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战略性发展契机。
滨海新区“智造港”开启新篇章
在国际上,自动化已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中国,对于很多企业来讲,自动化仍一个新鲜的课题。“中国制造”不应当停留在初级水平,自动化装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据了解,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自动化设备单机制造成本则可至少降低20%,内资品牌即可在定价上拉开差距,对于国内企业来讲,这既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
在天津滨海新区,一批国内工业自动化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寻求技术创新的途径。据振威展览集团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3月6-9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天津)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及“第三届中国(天津)机器人展览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企业参展数目占到七成以上,同比增长27.5%。届时,将展出包含了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电气系统、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及软件等多方面的技术及产品。
天津滨海新区围绕打造滨海“智造之城”,规划建设了环渤海地区首个智能装备战略高地—滨海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化发展,力争使新区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先行区和聚集地。
滨海新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制造业带动战略,推动、高质、高新产业结构加速形成,装备制造业已迈上4000亿元台阶,成为新区总量大的产业。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发展优势,吸引了霍尼韦尔、森精机、西门子、卡麦龙等百余家智能制造重点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在智能仪器及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智能化装备等特色产业领域优势明显。”
依托国家政策扶持,以及自身地域发展优势,滨海新区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推行“保姆式”服务理念,在招商、审批、生产、生活四个环节营造的投资环境,逐渐成为瞩目的行业交流圣地,国内、国外名企纷纷涌入。历届工业自动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也因此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这无疑是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滨海新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以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为目标,将打造滨海“智造之城”、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培育滨海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条:建筑节能:2.3万亿投入重点工程 1.5万亿建筑节能大市场待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