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已成为“新常态”下继续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命题。
实现“真”需提升技术含量
从近年来中国的装备自主研发的成果来看,无论是已经成为国内重要出口轨道装备的高铁,还是逐渐成熟的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以及不断创新的国产大飞机,都证明我国在装备技术领域有了的进步。
但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机器人制造等装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首位。其中,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占全球比重38%。从这组数据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大国。不过,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也依然突出。
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已经将一些发达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上游的角力场转移到了、先进的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这让“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抢业务的挑战,还必须直面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
如何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已成为“新常态”下继续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命题。
实现“真”需提升技术含量
从近年来中国的装备自主研发的成果来看,无论是已经成为国内重要出口轨道装备的高铁,还是逐渐成熟的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以及不断创新的国产大飞机,都证明我国在装备技术领域有了的进步。
但在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机器人制造等装备制造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常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当前现状及趋势出发,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
记者了解到,针对装备制造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勾画了“三步走”路线图: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装备制造强国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企业以产品为载体转型
“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要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与人才培养。”常义表示,除了技术创新,还须重视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要用精细化管理,挖掘增长的“明力”和“潜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要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上下功夫。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以产品为载体开始转型。
本报记者获悉,国家“十二五”智能装备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已经在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举行了地面联动验收试车仪式。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斌告诉本报记者,“实现少人、无人的智能化采矿,是当前国际采矿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套智能成套装备代表着煤炭采掘业的发展方向,也将会提升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张克斌说,其大亮点是智能化水平高和成套设备大型化。采煤机重165吨,装机功率2660千瓦,与之相配套的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等也都非常庞大,而且实现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据了解,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沈阳一家制造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环节和要素上,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发展趋势有两大特点:效益化和人性化,这“两化”终体现为服务。
上一条:欧姆龙C200HW-BI051,欧姆龙CJ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