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纺织电子设备仪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从整体分析,纺织行业信息化水平在我国制造业中处于中游地位。
“从整体分析,纺织行业信息化水平在我国制造业中处于中游地位。”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迪向记者介绍国内纺织行业信息化现状时开门见山地说,“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早,应用面宽,有广泛的基础。”
据了解,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纺织电子设备仪器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
不过,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着地域、行业、企业的差异,且发展不平衡。对此,吴迪坦承:“这就决定了纺织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多样性、推进的渐进性和实施过程的艰巨性。”
信息化理念待提高弱点在产业两端
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广大纺织企业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清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上海环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福根介绍说,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山东如意、绍兴新发纺织、广东溢达、宁波雅戈尔等。但我国纺织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停留在应用一些财务管理软件和设备的自动化软件上,只实现了部分领域的信息化。
AMT咨询公司服装行业总监葛星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单从国内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例来看,85%的企业低于1%,10%的企业达到了1%-2%,5%的企业达到2%以上。而国外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至少要达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企业甚至达到5%-10%。“现在很多专业做纺织服装信息化的企业在考虑转行。”上海基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炜忧心地说,“因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理念较为落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给予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不像电子企业那么大。”黄炜认为,国内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理念还停留在“一件衣服的毛利率只有10%,如果上一套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卖多少件衣服才能赚回来”这样一个水平上。
然而准备采用或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吴迪指出,我国不少纺织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或规划流于形式,单项项目多,综合应用系统少。开发的项目大部分是单项管理、CAD、自动控制等,不能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而不同厂商提供的系统或模块孤立地建设和实施,大多数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先后开发的系统未采用统一标准和平台,未形成面向企业决策层的综合应用系统。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项目的效果。
鄂尔多斯集团一位信息化负责人也认为:“信息技术推动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潜力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举例说,CAD软件效率高、规范、不容易出错,但是如果CAD和生产过程不衔接,反而会造成低效率。他认为,如果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和模式不能与信息技术真正匹配,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
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把板子全打在纺织企业身上有失公允。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吕谋笃表示:“纺织行业用户有信息化的需求,但是国内IT厂商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IT厂商有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用户却不买账。”这些问题在国内纺织行业非常普遍。
以羊绒针织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为例:,缺乏先进的解决方案;第二,针织行业的CAD软件还不成熟。鄂尔多斯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IT厂商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用户开发生产、操作的工艺软件,只有电脑软件和随电脑配套销售的设计软件,针对中国设备可以导出的工艺软件所具备的功能都被屏蔽了。而且这些软件价格昂贵,国内企业无法承受。据了解,国内也有一些IT公司在尝试着做这类软件,也研发出一些产品,但只具备一些普通和常见的功能,缺乏稍微复杂和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吴迪指出,我国纺织行业与国外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除了表现在前端的产品设计上之外,还表现在后端的品牌和营销上。对此,吕谋笃表示,销售端的信息化确实是难点,企业对这一点要求也很高。销售端的数据要被迅速反映到研发、生产和物流环节。纺织行业的价值链竞争需要销售端的信息化支持,产品越,对销售信息化的要求越高。
在吕谋笃看来,我国很多IT企业并不了解目前纺织行业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既不知道如何管理项目,又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他认为,中国的纺织行业信息化公司若想取得突破,做营销平台和电子商务其实是很好的切入点。吕谋笃说:“虽然这一领域要做好很难,但纺织行业信息化企业如果有做大做强的雄心,还是应该从这里入手。”
满足精细化需求 抓住应用重点
由于行业特点和生产类型存在差异性,纺织行业每一个细分行业的管理特点、组织形式、生产运作各不相同,细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差异明显。浙江阅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婉丽告诉记者,上游的化纤行业面向纺织企业,客户相对固定,更多地受制于国际原料市场。而下游的服装业直接面向消费市场,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消费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变化越来越快。
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开展要适应这些差别,向纵深发展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各个纺织企业的信息化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吴迪表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纺织企业的需求是不同的。服装企业和纺织机械企业应主要加强设计信息化,化纤和印染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节能减排的信息化,纺织厂要加强自动检测的信息化。此外,服装企业还要加强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的信息化。而ERP(企业资源管理)将更加专业化,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精细化需求。
鉴于我国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其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滞后,需求多样,系统实施复杂,吴迪认为,要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就必须建立行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些服务平台向其提供公共的、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化技术服务。
吴迪对记者说,《纺织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有些与纺织行业信息化密切相关。比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就需要电子商务,而开拓国内市场信息系统也有用武之地。在加快纺织行业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则明确指出,纺织行业“十一五”信息技术应用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生产流程的计算机控制,二是生产装备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三是设计手段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先进的纺织设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例如以往传统的纺织机械都是采用单片机来控制,但越来越多的厂家将嵌入式产品应用在纺织机械上,这样可以使纺织机械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精度。提升纺织设备水平,电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企业的电子产品在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都存在差距,我国的纺机设备市场基本上是国外企业的天下。
对此黄炜表示,IT企业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领域做技术创新,开发新课题,而发展契机可能就在其中。黄炜还认为,对于IT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新技术很关键。比如近年来在服装行业风生水起的电子商务,该领域新兴的网上三维展示、三维试衣以及将来基于无线技术的数据传输和应用,都大有可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使用3G技术后,地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数据访问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另一个重点领域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鄂尔多斯集团曾考虑在生产交接中使用RFID技术,但是在国内还没有找到在性能、价格和稳定性方面都能让其接受的成熟方案。国内产品或者是价格高,或者是扫描识别率和稳定性存在问题,比如近距离扫描时会出现漏扫。羊绒产品价值较高,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从成本角度讲,应用RFID,对于很多国内企业而言时机可能还不成熟,这也是RFID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应用不多的原因之一,虽然其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纺织行业对这种技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