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食品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并在监管、预警、重大事件处理方面发挥了特有的作用。本次专题特邀请知名食品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我国食品行业信息化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以及食品行业软件所面临的发展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特邀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中华网软件大中华区集团副总裁 刘思源
天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恩太
罗盛软件食品行业销售经理 邴喆
博科资讯资深ERP顾问 刘正珩
思博软件公司北方区市场经理 李家林
食品软件和食品安全要绑定
·IT技术对于食品行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标准化。
·IT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保证食品安全上。
刘思源
食品属于流程型制造行业,其特点是生产产品不可逆转。原料被制成产品如果不合格的话,原料已经变成另外一种形态,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再返工。因此流程型制造行业对生产来源变化性的控制、生产流程规范的控制,以及产品生产出来后对质量和货运的控制非常重要。食品行业对产品的安全十分重视。食品生产厂家只有遵循一定的方式和规范才能进行生产。
张恩太
食品行业的信息化和食品安全是密不可分的,食品软件和食品安全要“捆”在一起。中国食品行业完全可以把为严格和完善的日本、欧洲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引进来,根据国情进行一定修改后加以使用。目前,国内食品企业更重视销售管理,轻视食品安全管理。食品企业要有责任心、道德心和执行力,并以一套软件作为辅助工具。
邴喆
在食品行业信息化中,IT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二是RFID(射频识别)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应用。三是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读写技术。四是基于Java、XML、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以及基于组件的架构设计。我国食品行业软件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一是食品行业解决方案得以细分,如肉类行业、奶制品、饮料行业、添加剂调味品行业、水产品行业、水果蔬菜行业等。二是在行业得以细分的基础上,食品行业解决方案有涵盖具体细分行业整个供应链的趋势。三是逐步融合先进管理理念和思想。
刘正珩
IT技术对于食品行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标准化。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装备、工具的信息化改造,以及运用现代IT技术大幅提升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这对于提高生产效能和效率非常重要。产品创新主要来源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分析,运用IT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需求。产品开发的市场针对性越强,产品研发周期就会越短,产生收益回报的周期也越短。管理创新主要来源于整合供应链,运用IT技术手段缩短供应链周期,提高供应链效率,从而整合上下游厂商,形成密切的运营联盟,达到企业管理的一个新高度。此外,食品行业的标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李家林
IT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保证食品安全上。食品行业的安全非常重要,食品企业也比较重视。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采用ERP比以前的粗犷型和半人工的解决方案更加直接有效。ERP中有针对供应商、批发商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对食品生产链进行管理。对于产品而言,从原料、发货直到终端,ERP有一个追溯功能。对食品的追溯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也可以在系统外通过条码追溯。
重规划和前瞻性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之道
·SaaS缺少针对单一企业的总体个性需求的规划,以及结合企业战略的前瞻性信息规划,该模式存在先天不足。
·顾问加软件的模式更适合中小食品企业。
刘思源
从长期来看,SaaS(软件加服务)应该适合中国食品行业。我国居民主要消费的食品,包括牛奶,是由几家主要厂商生产的。主要的食品厂商要制定规范以符合国家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些主流厂商要尽快推出解决方案,不管是SaaS还是其他模式。SaaS和另外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只是一个模式的问题,那些主流的食品生产制造商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要得利应该采用什么模式,这是主流食品生产制造商要走的步。国家制定的规范首先也是针对这些主流食品生产制造商。当主流食品生产制造商采用了某种模式的解决方案,其他中小食品生产制造商才会跟进。当中小食品生产制造商要跟上的时候,主流食品生产制造商采用的解决方案的模式可能未必适合他们,因为这种解决方案的投资比较大,而中小厂商内部没有足够规模的IT团队来维护这样的解决方案。这时就需要一些软件厂商以服务的方式帮助这些中小厂商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此时SaaS就会成为很好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模式。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并不难,主要的是业务问题。业务支持以什么样的技术方式来实现,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解决业务上的问题,要比模式更为重要。
张恩太
国内中小食品企业真正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先进的思想观念。有些企业宁可把钱花在销售网络建设和客户关系维护上,也不愿意买一套企业内部管理软件系统。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快速交付软件的推广,顾问加软件的模式更适合中小企业。如果只给这些企业提供一套软件,他们未必能很好使用。对于大多数中小食品企业而言,软件加服务这种软件应用模式一定要配合“顾问”。这种“顾问”不单指软件公司,还包括媒体和高校等第三方力量。
邴喆
SaaS通过以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模式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表面上看确实降低了企业成本,但其存在着先天不足和风险。首先其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系租赁性质,置于企业监管之外,企业重要的运行数据存在安全风险,一旦泄露可能对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SaaS缺少针对单一企业的总体个性需求的规划,更谈不上结合企业战略的前瞻性信息规划,该模式存在先天不足。
在中国的食品行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多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球食品行业(包括中国)的趋势是中小企业趋于整合,以应对强势分销渠道,加强在供应链和增值链中的地位和分量。越是那些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战略上越要重视解决方案的前瞻性、完整性和扩展性,以应对快速发展和可能的整合及业务模式的变更。为降低信息化成本,进行总体规划、前瞻规划,贯彻分步实施、重点布局的策略,才是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解决之道。
刘正珩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SaaS是一个选择,但可能需要走很长道路,主要的约束因素包括企业的信任度,软件服务商和网络服务商的运营模式等。关键是食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意识和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改善软件应用环境,提高软件企业的关注。另外,食品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真实需求。上信息化项目不盲目、针对性强,自然就投入小、见效快,这样逐步投入、逐步应用,终也能建成大系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软件本身的体系架构要非常好,能够充分支持这种实施模式。
李家林
资金是阻碍中小食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达到ERP级别的软件的价格一般都在几十万元左右,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企业才有能力购买。近些年,ERP软件也在降价,一些管理上比较成熟、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能够承受得起。而有些进行贴牌生产和给大厂商做供应商的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系统的终端,这样投入比较少。SaaS其实是IT外包方式的延伸,价格并不算低,对中小食品企业,尤其是要长期经营做品牌的企业而言并不是非常合适,它更适合做中短期项目的公司。
软件应用未来重点是供应链管理
·缺少既深谙行业又熟悉信息化的专家顾问,同时又没有成熟的实施方法论是国内食品软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食品行业软件应用的下一个重点方向应该是供应链管理。
刘思源
当企业发展了,没有信息化就无法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会对信息化产生需求。以前很多食品企业是大的和小的作坊,“小作坊”不需要信息化,“大作坊”有信息化但未必关心食品安全。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引导食品企业,食品企业也应该把资金投入食品安全,此时就会给食品行业信息化带来很多机会。
食品企业实行信息化一定是竞争引起的。当食品企业处在同一条水平线时,消费者会购买质量好、价钱便宜且安全的食品,此时食品安全也成为一种“成本”。企业会考虑如何降低这种成本,而每个食品生产厂商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市场需求的改变和政府规范的改变使食品企业产生了对信息化的需求,这样就给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机会。哪一家软件供应商能提供比较适应中国食品厂商的解决方案,就能抓住机会。
张恩太
在技术上,中国食品软件厂商不逊于国外厂商。本土软件厂商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巨大,了解国内食品厂商的需求。国内食品软件企业未来一个比较大的机遇在分销、专卖店、工厂和基地这一链条的管理上。要保证食品安全,一个厂商必须有自己的直营体系,而不能层层转包,厂家要一直管到终端的库存和销售。以牛奶为例,企业必须把从生产、配送、运输直到零售点的整个链条管理起来。即使找加盟商,也需要一套软件加以管理,否则无法控制食品安全。国内食品软件企业要提供能管控到终端的软件,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的终端,特别是下游。
邴喆
与国外相比,本土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差距主要在于五个方面。,本土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如养殖解决方案、屠宰解决方案、食品加工解决方案等,而不能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体解决方案。国外的先进解决方案涵盖供应链的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业务支持平台,同时在分销和财务方面也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第二,本土解决方案更多专注于软件方面,与硬件的结合度弱。而国外软件厂商有自己成熟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或提供高度集成的合作伙伴产品。第三,本土软件与先进管理理念和思想的结合度弱,没有把行业特性和先进管理思想很好地结合,没有把佳流程实践和顾问经验结合。第四,本土解决方案的扩展性不强,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行业积累,很难把行业需求和模式的多样性及流程的多样性用参数体现,往往需求的更改或流程的变更都需要软件的二次开发,大大增加了后续投入成本。第五,欠缺既深谙行业又熟悉信息化的专家顾问,同时没有成熟的实施方法论是国内软件企业所面临的又一问题。
刘正珩
我国食品行业软件应用的下一个重点方向应该是供应链管理。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人们对食品种类的需求却越来越广。食品流通环节具有长距离运输、大范围销售以及多渠道多环节流通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0多亿元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这说明,地区跨度大的食品流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被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增大,这也增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如何满足产品的货架期的需求,我国该如何突破冷链物流及相关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这一瓶颈,这些问题都对食品的运输、贮存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原材料到成品,从成品到原材料的批次管理和追溯管理,借助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使物料、商品的进、出、调、退、存一目了然。食品制造及贸易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好产品,以争取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是食品行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是引导者、监管者和规则制定者
·作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政府部门同时又是监管体制、机制的制定者和监管者。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制企业推广严格的食品安全认证,同时需要一套软件工具保证认证的落实。
刘思源
政府和行业协会具有不同的职能。政府要引导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政府主要负责出台一些政策,其行为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考虑企业的能力,不可能要求中国食品行业信息化一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渐进式地实现。政府也可以引导行业协会和供应商为食品企业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政府还要在食品行业信息化方面进行一些投资。
食品行业协会比较熟悉行业,可以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食品行业协会可以了解食品企业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支持,以帮助食品企业更好发展。同时,食品行业协会可以成为食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食品行业协会还能在行业中寻找可靠的软件供应商,让他们提供好的、适应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一步步推进行业的信息化。
张恩太
食品安全事关国民健康,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制企业推广严格的食品安全认证,同时需要一套软件工具保证认证的落实。国家应当把制度建设和管理软件推广结合起来。媒体舆论也很重要,在曝光食品行业问题的同时也要倡导一些方法,舆论应该对食品企业进行引导。而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家举办一些培训活动。
邴喆
作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同时又是监管体制机制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在食品行业信息化以及食品行业软件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至少应在两方面发挥作用。,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食品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特别是监管体系应与食品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绑定,充分发挥行业软件在监管中的作用,真正使食品行业安全信息在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各环节得以及时、准确搜集和整理分析,并进行社会公示。第二,在食品行业信息化的推进中,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针对食品行业信息化本身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如软硬件接口方面的规范,同时定期发布食品行业信息化行业趋势和信息化应用情况,定期召开食品行业信息化研讨会和先进经验推广会等。
李家林
政府和行业协会没有必要对本土食品软件厂商采取专门的扶持措施。政府要做的是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食品质量的管控,使食品企业在管理上下工夫,这对食品软件厂商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